魏建国
许多人很奇怪,为什么美国政府于7月6日宣布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几个小时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由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利益相关方可在10月9日前向美方提交某项特定产品的“301”关税豁免申请,豁免期为一年。认定可豁免的商品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该产品是否可从中国以外的供应来源获得;第二,对该产品加征关税是否会给申请人或其他美国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第三,该商品是否对中国相关工业计划有重要战略意义。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美国急了。在首批加征关税清单中,有59%的产品由跨国公司在华生产,这其中又有70%以上是美国企业在华进行加工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为避免伤及本国企业,美国政府迫不及待地扔出豁免“救生圈”。
豁免能挽救美国企业吗?可以看看企业自己的答案。据统计,美国加征关税清单中,有一部分是包括拉杆箱、钱包、背包、旅游鞋等在内的旅游商品。这是一个价值310亿美元的美国市场,其中87%的商品来自中国。美国零售业联合会副总裁古尔德因此明确站出来反对贸易战,理由很简单,他无法为这些商品在其他国家找到大量替代。而上海美国商会又紧急公布调查结果,表明69%的在华企业反对政府拿加征关税当筹码,更不希望企业今后成为向政府申请关税豁免的年检对象。
更多的美国高新企业无疑与中国相关工业计划保持有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看好中国巨大的生产潜力,期望更长久的合作。可即便申请豁免,也只能获得一年“缓刑期”。美国政府将这些精英企业推向两难境地,无疑会迫使它们效仿特斯拉转而在中国建立总部和生产基地。
下一步如果特朗普政府将征税规模扩大到2000亿美元,即便进一步采取补贴的办法来弥补,带给美国企业的损失也只会越来越大,企业反对声将越来越高:首先,美国企业不愿失去中国这个潜在高消费市场;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企业在华尽管有一些具体问题上的磕磕绊绊,但总体合作较顺利。它们经不起中美贸易秩序的致命式折腾。
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美国在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被美国政府和舆论解读为美企在华遭遇不公平待遇。应该看到,其一,从早期进入一国市场获得高利润率到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这一现象,并不是中国市场独有,美国企业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也都经历了类似曲线。其二,我们更要看清美国在华企业的主流看法,是看好中国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希望中国能够继续保持改革开放步伐,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
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6.6%。未来5年,外商投资企业数预计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的政策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特朗普政府越用补窟窿的方式证明其贸易保护政策左支右绌、不得人心,中国就越应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多边贸易体制维护者的形象。▲
(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