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体系初探

2018-07-17 07:42李井宏
运动 2018年1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体育赛事服务体系

李井宏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北京 100101)

志愿服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志愿服务理念逐步提升,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 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3大基本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两个大事件的锤炼,中国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1.1 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特色鲜明

尽管志愿者、志愿服务等概念在我国出现得相对较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点。

1.1.1 政府主导志愿服务是主线 我国志愿服务主要以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为主,国家民政部是志愿服务的领导者,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专业性协会等是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主要承担组织志愿者对受助人开展志愿服务的职责,形成了一条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志愿服务路经。

1.1.2 社会化志愿服务逐步走强 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不断完善,从事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及参与志愿服务的企业不断涌现,一条社会化、市场化条件下的志愿服务路径逐步走强。

1.1.3 社区化志愿服务发展迅速 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为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广泛组织党员开展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帮扶、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形成了中国志愿服务独具特色的又一条路径。

1.2 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与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及志愿服务路径相关联,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形式上不断丰富,类别上不断拓展。从志愿服务项目的受体来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以下5大类: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项目、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项目、扶困救助类志愿服务项目、专业性志愿服务项目、生活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由于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项目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项目在通用志愿服务和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项目,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经过实践的洗礼,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运行模式更加成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部门主导的志愿服务体系。一般而言,中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依靠强大的体制优势,主要由政府主办,志愿服务需求来源于政府,志愿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政府主要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志愿服务。(2)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各级共青团组织主要以高等院校为抓手,具体实施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的主体,特殊情况下,也包含一定数量的高中学生。(3)赛事活动构建的志愿服务项目。近10年来,以青年为主体,主要服务以下国际综合性体育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内综合性体育运动会:2009年、2013年、2017年分别在山东、辽宁和天津举行的全国运动会等;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APEC峰会、2016年G20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4)通用结合专业的志愿服务内容。青年志愿者在道路指示、观众引领、现场秩序维护、观众服务等通用服务以及媒体、医疗、交通、语言等专业服务为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化的志愿服务逐步发展,中国的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2 完善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体系的社会基础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志愿服务行政化过重,社会和市场主导的志愿服务力量还需要精心培育;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法律保障等体制机制还有待建立或加强;志愿服务项目还需要加以精心策划。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强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文化、体育发展新征程上,完善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1 文化基因是志愿服务的社会基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地、人相互和谐,崇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国人提倡乐善好施,相互帮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文化基因,也是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体系得以建立的文化基因。

2.2 体制优势为志愿服务提供根本保障

中国的体制优势为在全社会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开展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机遇和动力,是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体系得以建立的根本保障。

2.3 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需要完善体系

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对志愿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智慧和力量,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和多元化;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志愿服务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用志愿服务展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折射国家的良好形象。

3 完善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体系的基本分析

3.1 完善志愿服务统筹协调机制

明确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统筹协调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协调全国志愿者组织,特别是青年志愿者组织,具体推进包括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在内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3.2 完善志愿服务资源整合机制

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建立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资源储备,将志愿服务资金需求纳入相关政府财政预算,继续发挥政府在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社会化志愿服务方面的强大作用,加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等信息共享。逐步整合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的社会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

3.3 完善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机制

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谋划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开展通用志愿服务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开展专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专业化优势,使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3.4 完善志愿服务形象宣传机制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牵头,工会、共青团、妇联、学联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在全国广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推广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的典型项目,弘扬典型的志愿服务事迹,激发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形成人人争做志愿服务者、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风气。

3.5 完善志愿服务效果评价机制

采取客观、公正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对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总体效果进行社会评估,重点对志愿服务项目的需求、志愿服务的实施过程、志愿服务影响和效果、志愿服务的效率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3.6 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

充分保障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者的权益。通过积分、星级评定、授予荣誉等方式对志愿者个体进行精神奖励;加大对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和引导力度,宣传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的公益形象,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4 着力处理好几个关系

完善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志愿服务体系,需要切实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力量的培育和壮大, 扩大志愿服务的存量和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大型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

4.1 借鉴国外经验与适合中国国情的关系

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经验,营造志愿服务更好的社会宏观环境,奠定志愿服务的坚实基础。但应该看到,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组织运行模式不能完全模仿,志愿服务的项目策划设计必须与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相适应,需要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力量协同作用。

4.2 志愿服务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的关系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是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特色之一。现阶段,依然要充分依靠政府的重要影响力,在全社会发展和壮大志愿服务。从长远来看,必须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志愿者社会组织,吸引公司、企业的积极参与,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

4.3 志愿服务通用化与提升专业化的关系

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面临庞大的志愿服务需求。既有道路指示、观众引领、安检、秩序维护、观众服务等通用需求,也有媒体服务、语言服务、交通服务、医疗服务等专业需求。需要加强需求调研,细化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提供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志愿服务。

[ 1 ] 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J ].中国行政管理,2011(3).

[ 2 ] 魏娜.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 J ].中国行政管理,2013(7).

[ 3 ] 李娜 郭新保.继承奥运财富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J ].前线,2009(6).

[ 4 ] 陈小沁.奥运志愿活动与北京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 J ].北京社会科学,2009(3).

[ 5 ] 黄晓鹏.美国志愿服务观察及其启示[ J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

[ 6 ] 郭跃华.美国志愿服务体系借鉴[ 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4).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体育赛事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项目制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困境: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分析
老龄化背景下辽宁省养老地产发展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