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
“碎片时代”的到临,本来意味着日常生活终于盼来被人们细描精概的机会——以碎片钩沉,日常细部得以发声,发微抉隐可期——但流行的表述却以其微小之体量,浅显之意义,快速地呈露或消退,更凸显出日常的平庸冗琐,使本就窅窅难辨的日常生活的价值继续被遮蔽。人们以文为戏,嬉皮笑脸,言语在我们本心之外喧哗,大批的信息难以逃离被人们匆匆投入消费品箩筐的命运……而这只不过是时代之快的一个具体的症候。
一切变得可被叙述,可被体验,但不可回味,不可推论。可被叙述和体验者属于生活粗浅层面,回味和推论则分别属于感知和思维较深的层面。人们满足于生活粗浅层面的滑行,轻滑的速度带来风的惬意,而回味和推论都有劳人心。在快速消费时代“费思量”令人拒絕,一切碍于方便解读的内容都被清理出场。碎片式的表述虽在指涉生存本质上有先天的限制,但还是存在诸多深刻的可能,偏偏独取轻俏之貌以悦人,因此令人无从过多地回味,信息生成的随机性又使人无法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演思索,更不用说深刻之反思、静观之照见。手机,以及手机里面一个庞大、轻松、拥有似是而非的道理,并许诺可以被理解的世界,正成为最夺目的存在吞噬人们的生活——人们平静的休息、投入的见面对谈、情侣长久的对视、必要的亲子时光、沉思默想……甚至发呆都纷纷上缴——但它从来没有承诺要对这样的奋不顾身给予任何回报。人类希望冲出平庸日常的冲动本来包含着生活革新力量的有益部分,但到了新媒体时代,即令之随时随地、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连接到手机的泛娱乐世界中,焕新之力悄悄被消解。虽然它对观天下之心愿有所承认,但这种认可通常不了了之,因为把自己异置于另一个同样不出离庸常的世界——在朋友圈以及朋友圈周边的知见中溜达,哪有什么大异于日常的视域开张?你或许只是偷窥了他(她)更具体一些的生活场景,你认为那些明晃晃的郊游照片真的让你身临其境?人们看似在上面分捡自己的生活,展示美好或者发泄情绪,但除了让你莫名焦虑或是略加同情之外,并无法让你真正越出生活水面之外,或者说跃出之愿也许不赖,但跃出之姿潦草,结局乏味。借由你手指滑动展示出来的丰富和多样其实是一种幻觉,当你又被摔回旧池塘的时候,你愿意寻思的话就会明白这一点,除了一些光斑隐隐闪耀在大脑皮层,眼睛疲惫沉重之外,你并没有任何长进。但是你越不给予生活以凝视谛听的机会,生活就越发显得无趣,也就越想把自己推向手机,而越是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冲浪,就越丧失生活的感知力,也就更容易在生活搁浅。无数人的持续加入又加大了这种循环的传染性。当你处于悠闲时你第一想法是拿起手机或者当你在忙碌时会钻空点触屏幕,那么你确实否定不了被它控制的事实,你回想一下人生之途,上一次见缝插针地努力是所为何事?在某些时刻,你闪过要扔掉手机的念头,你有时也很想对这被操控的现实发怒,但是技术方一直以中立者自我标榜,它的无辜之状让你举起的拳头无奈降落。究竟谁在干扰我们的专注?谁在妨碍我们基于生命内涵做出深刻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