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
3月2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市政府联手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7家高水平研究单位,营造“类海外”科研环境,攻关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等脑科学。
随着美国、欧盟以及日韩等脑科学计划实施,脑科学领域的科技新赛道正在加速形成,将引领人类进入“脑时代”。我国將于近期启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围绕脑认知、脑医学、类脑研究开展研究,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
中心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急需,通过完善运行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汇聚顶尖人才,积极承接国家重大项目任务,重点围绕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脑认知原理解析五方面开展攻关,争取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领域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将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研发机构。
该中心是由市政府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打破原有的科研单位编制化、工资定额化的模式,实行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制、薪酬灵活化等模式,将引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全职、双聘方式参与工作;将建立支持产权和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立研究与成果转化基金,还将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应用技术的转移转化。市科委将联合本市相关委办局,通过央地联动、市区联动,为人才营造“类海外”的科研环境,并将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做好政策保障和服务。
依据各方签署的协议,今后将从建立存量资源整合与新增资源共享机制、人才互补与双聘双赢机制、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联合招生与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共同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合作。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介绍,目前按照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划分,通过文献检索、机构推荐、人才计划筛选等方式,已梳理出全球100名顶尖科学家作为中心储备研究员。中心科研及办公用房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一期约5000平方米,二期5万平方米。
市科委主任许强透露,市科委去年9月组织开展中心主任候选人的全球遴选工作,邀请15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推荐候选人,共计推荐93人次,最终有13人入围终审,结合终审会上专家组意见,并经理事会推举,由北京大学教授、理学部主任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敏敏担任中心联合主任,饶毅为中心法人代表。
中心主任罗敏敏介绍,中心将给研究员提供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技术平台,并给予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在课题上,研究员在国家脑计划范围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来决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如何,几年之后的去留,会通过国际同行的评估来做出决策。中心还将力争与北大、清华等理事单位达成协议,计划通过理事单位招收研究生,学生的学籍可以在理事单位,科研项目在中心的方式开展;双聘研究员还会得到工资补贴等相关支持。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