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是我国要着重培养的未来型发展人才,新课标课程的教学标准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应该首先从教学方法开始改革,并且提供实际可行的教学实践方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一、 新课标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
(一) 为化学高考复习确定方向
化学是理科生的一门高考科目,教学内容会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新课标中对选修课程明确地规定出了A1、A2是高校高考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另外会根据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报考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对选修课的要求不会超过3个模块;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要求也不会超过4个模块;报考与化学有直接的关联的专业也不会超过6个模块,这就在高中教学中打破了对必修内容过分重视的思想局限。
(二) 确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一直是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理科生的高考对化学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大多数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高考知识点的挖掘上,教学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明确,就直接导致化学课堂成为老师的主场。新课标教学理念明确要建立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课堂,以提高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掘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为目标,另外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信息加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课标理念的要求,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对学生学习方法做进一步的培养。
二、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方向
(一) 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标改革实行的首要方面就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展现在课堂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做铺垫。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行为能力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有相对扎实的框架,最终在面对高考时可以发挥教学的功效,让学生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在当代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改变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 改变教学研究模式
学校的教学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应试成绩上,还体现在教学研究结果上,教学研究虽然不是直接地作用于教学本身,但是它可以对教学有高效的指导作用。新课标并没有对化学教学研究模式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将做何改变、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首要工作目标。
三、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方式改变的实践
(一)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高中化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应对高考,但是就现实实际而言,化学学习就是为了学生学习认识化学科学中的元素。化学教学一旦脱离实际生活,就会让化学课堂失去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很困难,让学生会化学学习没有动力,这自然让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无从谈起。因此在化学课堂上探究出学生主动性高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探究能够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在对“三价铁的氧化性”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了三价铁的氧化性检验方法之后,再引入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如果三价铁的浓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根据颜色判断出进行了氧化还原反应吗?另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是否发生了反应呢?第二个探究实验:当三价铁和二价铁混合之后,能用NaOH溶液检验三价铁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应该用哪种溶液检验呢?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讨论,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派出一个代表选择实验当众演示。营造热烈的课堂谈论氛围,让学生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将分子式复习和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化,对化学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有积极作用。
(二) 课题小组模式教学研究
学校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应对措施需要教研组的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以及复习的重点在哪里,应该在哪些知识点上进行巩固和发掘,是高中化学教研组的主要工作。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化学知识上了解不平衡,因为在高中前期对化学必修知识的重点教学,将很多高考知识过早地出现在学生对化学认知的框架中,却没有足够完善的基础知识支撑。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时,很多教师结合高考标准,加深教学知识的深度,甚至根据高考知识点大纲,引入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后面才会学到的内容。学生过早地接触较难的知识会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时由于基础知识不足让框架不坚固,甚至由于接触的知识太难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坚固的知识框架会给高三的总复习带来难度。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该引用课题研究模式,将化学基础教学如何进行作为主要的研究工作。
(三) 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不一样的冲击,在教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对化学教学来说,信息技术比仅仅可以播放PPT和使用动画演示实验,还为教学节省了课堂时间,为教师教学提供足够的课后教学时间。高中课堂时间都是有限的,化学这门学科又存在很多演示实验需要进行,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傳统教学模式中,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存在问题时,教师又不得不停下来为学生讲解,这就导致时间有过多的浪费。但是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课堂之后,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中的问题。可以随时暂停实验,并且有反应的时间还可以直接快进,让学生快速地观察到实验结果。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方便,不单单时间上方便了师生,在对学习重点内容的整理上也是,教师可以将重点整理成电子文档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想学习可以马上获得学习资料。
四、 结语
新课标改革实行以来,为高中教学制订了目标和捷径。新课标理念下的精髓是因材施教,结合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当代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教育提供一套最优化的教学措施,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未来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陈向荣.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4,(10):82.
[2]李庆国.坐上兴趣的快车——谈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2014,0(8):38.
作者简介:
吴霞,云南省丽江市,云南丽江古城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