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

2018-07-16 11:29王红英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中掌握难度较大的内容。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是小学生领略到写作魅力的首个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课堂上教学思路陈旧,教学内容死板,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对作文学习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因此,探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十分必要。

一、 “作文先导式”模式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小学将“作文先导式”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对“作文先导式”的具体概念进行了总结。该种教学模式适用于低年级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自我体验作为作文教学资源,将学生体验后的表达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是“作文先导式”模式的主要教学内容,该种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情感体验的语言教学模式。

二、 “作文先导式”模式的特征

实践证实“作文先导式”模式能够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灌输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更易于被小学生接受。总结该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 自主性

“作文先導式”模式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公,始终保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故具有自主性。

(二) 实践性

“作文先导式”模式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活动的机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作文课堂的活动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作文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生成性

“作文先导式”模式的生成性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倡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并不限定于实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换方向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能够辅助写作的知识。

(四) 系统性

“作文先导式”模式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进行认字、阅读和写作,从所观、所感到写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三、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开展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语文是培养学生母语掌握情况的一门学科,它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关于语文作文这一版块,很多学生都产生强烈的畏惧,尽管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难以提高。而作文的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其较好的成效备受关注,它打破了语文教学常规,从作文出发引导学生。

(一) 写作环节的教学

“作文先导式”教学虽说是以作文为载体渗透其他环节的教学,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是此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关于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布置写作达到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这其中包括观察日记、所思所感、编写故事、看图习作等内容。写作的样式很多,但没有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写作水平也没有质的提高。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①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小学作文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做到多读多闻,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为此,可以让学生平时对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文章片段等记录到摘抄中。②培养学生的文学底蕴需要通过朗读背诵的形式。仅仅摘抄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朗读背诵,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且通过不断的朗读背诵,学生更容易领悟到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流露。面对同样的情感,便能实现模仿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③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写作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多写。为此,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关于内容不予以限制,可以是学生放学后的所阅所闻所思所感,甚至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开放式教学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它以情境设置为出发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表达能力。关于开放式教学,教师需要花些心思组织一些新颖丰富的课堂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积累量也实现相应提高。例如,在每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时间不必过长,两三分钟足够,内容也不加设定,由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学生放学后的所阅所闻所思所感,也可以是自己设计情境创作的小剧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另外演讲的内容需要当成作文来写,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每天一个同学演讲内容的熏陶,学生的积累量也会明显的提高。

(三) 教学后的拓展环节

要想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仅仅积累课堂中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堂之外适当的拓展。关于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适当的阅读名著,既可以开阔视野,又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欣赏故事情节,更应该留意作品中写法独到的地方,需要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只有这样,名著中的精华才能真正地吸收。另外,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可以反复品读,并在每一次品读中都有新的感悟,所以,学生不能读完就弃之不顾,可以再一次阅读,说不定有新的收获。

四、 总结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通过改革以往教学中的短板,逐渐形成了以作文教学为出发点,维系起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环节。在此教学模式中,充分引导了学生的表达需求,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融于其中,实现表达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所提升,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从对老师的依赖过渡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玉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

[2]李承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2016(01).

作者简介:

王红英,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