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钟强
【中图分类号】R19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52-01
一、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能源的约束加剧以及环境污染。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天然气、石油、水等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660个城市中有110个长期缺水,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工业布局。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接近50%,另外,耕地也在大量减少,耕地保有量目标艰巨。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要实现18亿亩的红线,每年只有400万亩的新增量。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同时,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也很低,只有32%左右,比发达国家低了10个百分点,差距很大。中国的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高达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占26.5%)以及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占21.4%)的能源结构相差甚远。煤炭比重过高,使中国能源系统效率明显降低,环境压力巨大。除了煤之外,中国实现现代化所需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是非常多的,但国内所能提供的能源供给量却难以与之匹配。中国从1993年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从1993年的988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7000多万吨,年均增长近25%,对外依存度也从6.4%上升到30%。随着每年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和缺少石油战略储备,中国很容易受到全球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石油短缺将是中国未来一段历史时期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
(二)城市化以及收入分配产生的矛盾。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城市化、现代化的压力依然很大。这是中国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转移。根据现代化的标准,城市人口至少要达到60%,才称得上是现代化国家。按照这样的低标准,中国面临着将几亿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任务。这些人口进城之后,如何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从农民变为市民,需要政府在文化教育上投入一定的精力,确保城市化的顺利进行。让几亿人口在城市安居乐业,需要工业化的支撑,需要就业岗位的创造。如何发展经济,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和创新力,这些都是政府需要破解的难题。同时,由于人均土地面积少、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等原因,中国资源环境对城市化、现代化的承载能力受到极大挑战。
二、造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在通胀压力明显的同时出现了增速放缓趋势。这一经济形势不是某个因素造成的,而是源于特定经济增长方式、并由多重因素交汇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一)城乡居民扩大消费的脚步放缓
物价持续上涨弱化消费能力。近年来,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涨价最为凶猛。作为居民生活首选必需品,食品支出日益增加,导致部分地区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日益弱化,多数家庭无奈之下只能压缩其他消费品开支。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在农民生活消费的九种主要食品中,除蛋类消费量有较大幅度上升外,食用油和蔬菜的购买量仅小幅增长,其他食品消费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食品价格上涨使得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格外沉重。为此,不少困难家庭被迫减少其他消费、降低生活标准和质量,以应对不断袭来的食品涨价风潮。
(二)矿产资源和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
随着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不断上升,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初级产品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承受着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
1.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由于中国工业规模空前扩大,中国工业原来依托的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已经难以满足规模扩大的需要。巨大的生产规模,使中国许多产业的产业链条加速向国外延伸。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推动工业中间投入的成本提高,从而在整体上推动工业品的成本提高,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
2.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全球石油、粮食、铁矿石等产品价格的上涨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粮食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价格积聚攀升,明显增加消费者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
三、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显著而经济增长放缓并存的难题。如何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的两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两个目标不能依赖单向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力。
(一)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出口力度。
当前,根据国内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中央银行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信贷资源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区恢复重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机构要更加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不断完善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模式,部分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和专营机构,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多元化创新产品也不断丰富。地方性银行也要结合当地和自身特点,立足于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确保稳健经营的同时,充分运用自筹资金加强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加强区域合作力度,应对金融危机。
区域合作是应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良策。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比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要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因此,区域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区域合作是應对全球金融危机,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的良策。在此关键时期,如果中国和东盟双方携起手来,就能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缓解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压力。
中日韩3国和东盟10国决定设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以提高本地区集体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按照协议即将筹建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如果这13个参与国家中任何一国的金融形势出现紧急情况,或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并危及其金融体系时,均可申请动用该外汇储备基金。
此外,日本和印度2008年6月还签署了一项总额为6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预防金融危机发生。贸易依存度上,中日韩与东盟(10+3)区域内的贸易已占其外贸总量的40%~50%。2007年度日本出口额的28.6%流向亚洲新兴国家,而对美出口已下降到19.5%。区域内贸易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亚洲国家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了集体自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