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价值分析

2018-07-16 11:40樊立师曹裕海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手术

樊立师 曹裕海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6月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清除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后2周内对患者实施DTI扫描,判断其各自的皮质脊髓束分级,并对其随访期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行判断,患者的DTI分级与预后恢复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为1、2级的患者占比分别为31.6%(31/8)、7.0%(7/100),预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65.3%(64/98)、32.0%(32/98),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DTI分级越低,预后恢复越好,而DTI分级越高,则预后恢复越差,二者呈负相关。结论: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对患者的神经纤维发挥保护作用,且通过术后DTI扫描判断皮质脊髓束分级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有效预测。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手术;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48-01

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6月间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DTI技术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评估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诊断并证实,且接受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将其设为研究组。患者中,男53例,女45例,患者的年龄在34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3.6±5.2)歲。患者的GCS评分在3-15分之间,平均GCS评分未(8.2±1.4)分。出血位置位于左侧基底节区和右侧基底节区的患者分布有51例、47例,平均出血量为在(40.8±3.7)ml。

以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10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患者中,男53例,女45例,患者的年龄在34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3.6±5.2)岁。患者的GCS评分在3-15分之间,平均GCS评分未(8.2±1.4)分。出血位置位于左侧基底节区和右侧基底节区的患者分布有51例、47例,平均出血量为在(40.8±3.7)ml。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急性发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但均无脑出血、脑梗阻或者颅内肿瘤患病史、严重心血管及肺部疾病患病史。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患者及患者家属对DTI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知情同意,无DTI检查禁忌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止血、降血压、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促进颅压的降低,控制脑水肿,并对并发症进行防治。

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手术清除基底节出血治疗。

1.2.2 检查方法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MRI扫描机DTI成像扫描。扫描设备为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超导型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配套的头部正交线圈,扫描基线需与前后联合线平行。常规MRI扫描序列的参数为:TlWI序列(TR=2000ms,TE=20ms)、 T2WI序列(TR=4000ms,TE=100 ms)、FLAIR轴位扫描(TR=9000ms,TE=120ms,TI=2900 ms)、DWI轴位扫描(TR=2753ms,TE=98 ms,b=1000s/mm2)。然后对其行DTI DW-EPI序列(TR=8000ms,TE=64.8 ms,b=1000s/mm2),15个张量编码方向均进行轴位扫描,扫描时间约为256 s。扫描矩阵为192×192,视野为23cm×23cm,层厚为4mm,层间距在0-1mm之间。

使用GE自带的后处理软件(Vo1ume—one DTV 1.5软件)对扫描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后处理,通过获得的FA图对了解血肿侧FA值,在彩色FA方向图上对白质纤维束成像情况进行观察,判断纤维束的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判断两组患者的纤维束的完整性,其评价标准是[1]:当皮质脊髓束完整且完全或基本连续得情况记为1级;当皮质脊髓束完整,但存在轻度受压推移的情况记为2级;当皮质脊髓束部分中断,同时白质纤维束显示<正常对侧2/3的情况记为3级:当皮质脊髓束大部分中断或完全中断,白质纤维束显示<正常对侧l/3的情况记为4级。

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以ADL分级法对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分级[2]: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为I级;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为Ⅱ级;以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在他人辅助下进行为Ⅲ级;以患者卧床不起但保留意识为Ⅳ级;以患者保持植物生存状态为V级。其中预后分级为I、Ⅱ、Ⅲ级记为效果良好。

分析患者的DTI分级与预后恢复分级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患者分别有7例、24例40例、27例,对照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患者分别有2例、5例、41例、52例,观察组患者分级为1、2级的患者占比(3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而3、4级的占比(68.4%)显著低于对照组(93.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预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65.3%(64/98)、32.0%(32/9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分析患者的DTI分级与预后恢复分级之间的关系,有DTI分级越低,预后恢复越好,而DTI分级越高,则预后恢复越差的情况,二者呈负相关。

3 討论

脑出血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出血位置以基底节区最为多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不当甚至可能造成残疾或死亡[3]。患者致残的主要机制在于皮质脊髓束损伤[4]。因而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做好机体传导束损伤程度或修复程度的评价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现阶段唯一可在活体状态下对机体的大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实施无创性检查的方法[5]。其在脑血管疾病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DTI在治疗及预后效果的评估上,研究较少。

本文对两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了DTI扫描,结果可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DTI分级显著更低,且6个月的随访期内预后恢复效果也更好,提示患者的DTI分级与预后效果密切相关,而DTI检测可预测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对患者的神经纤维发挥保护作用,且通过术后DTI扫描判断皮质脊髓束分级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有效预测。

参考文献

[1] 张吉云,谷新东,许世辉,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9):788-789.

[2] 侯小林.DTI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中的应用研究[M].泸州医学院,2014.

[3] 何明亮,陈荣浩,陈银燕.DTI技术在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11):682-684.

[4] 黎福明.弥散张量成像对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J].淮海医药,2018,36(1):21-23.

[5] 周开宇,罗永康,吉海龙,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性研究[J].母婴世界,2017,37(2):169-171.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手术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手术之后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浅谈新型手术敷料包与手术感染的控制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