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皮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2018-07-16 11:40韩云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韩云霞

【摘 要】目的:研究创新扩皮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9-2017.9收治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8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钝性分离法,研究组采用先进鞘后切皮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穿刺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渗液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一次扩皮成功率97.62%上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研究组在感染性4.76%与非感染性并发症0.00%上显著少于对照组23.81%、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超声引导下的PICC患者实施创新扩皮方法,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渗血的情况,增加一次扩皮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创新扩皮;超声引导;PICC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93-01

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能够直观的观察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对患者导管进行引导,且穿刺时间较短,与常规穿刺相比成功率较高;且治疗效果较好,保存时间较长,适用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1]。通过超声引导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与静脉血栓的发生,但传统的扩皮置管穿刺点容易发生渗血,且渗液率较高,难以保证一次扩皮成功,给患者后期的治疗造成一定影响[2]。近年来研究发现,PICC置管采用先进鞘后切皮法,能够减少并发症,本文将创新扩皮纳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9-2017.9收治于我院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8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均符合PICC 适应证,肘上置管;血管顺应性良好;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静脉穿刺未能一次成功;近2周内接受过抗凝治疗;穿刺部位感染或静脉血栓。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8.1±5.2)岁。研究组中男22例,女性20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8.4±5.0)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先进鞘后切皮法,血管穿刺送入导丝,体外保留10cm以上,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套上血管套,钳夹导丝末端能够防止滑入体内。用力旋推血管鞘,在压推固定鞘与皮肤后,另一手使用扩皮刀刀尖朝下在鞘上方纵切1mm,深度为0.5mm的皮肤,后旋推血管鞘进入血管。撤出导丝与内鞘后,送入导管到预测的長度,通过超声定位好合适的位置,常规进行修剪与安装。

对照组采用钝性分离法,扩皮送鞘前的操作与研究组一致,进鞘时需要分离血管鞘的内外鞘,旋推内鞘进入血管,在见血后需要立即拔出;使用生理盐水冲净内鞘血液后套上外鞘,再次旋推血管鞘进入血管,后续超声操作与研究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导管内感染+穿刺处感染)/例数×100%,非感染性并发症=(堵塞+意外脱管)/例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在感染性4.76%与非感染性并发症0.00%上显著少于对照组23.81%、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情况 两组患者穿刺点渗液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一次扩皮成功率97.62%上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临床部分患者病程长,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血管得到反复穿刺,而使用PICC置管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需要规范PICC置管操作具体流程保证患者治疗,规范冲洗及封管操作流程与导管维护注意事项。加强对堵管溶栓与拔除导管操作,及时进行教学与技术培训[4]。

而PICC穿刺点渗血属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会增加感染几率,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将创新扩皮方法纳入其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穿刺点渗液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一次扩皮成功率97.62%上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研究组在感染性4.76%与非感染性并发症0.00%上显著少于对照组23.81%、11.90%。其中钝性分离法不使用锐器,能够有效减少对皮下淋巴结与血管的损伤[5]。不会伤害患者的淋巴组织,成功率较高。且在扩皮后出血较少,伤口愈合较快;且操作较为简单,不会增加深度,延长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通过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实施创新扩皮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减少置管后渗血渗液。

参考文献

[1] 高春恒,何丽娟.超声在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3):216-217.

[2] 吕红伟,黄军霞,杨一梅等.DSA引导和超声辅助穿刺在PICC困难置管中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50(5):471-474.

[3] 李楠,王仁杰,丁子鉴等.床旁超声四点实时检测法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8):1669-1671.

[4] 苗凤茹,王婧,王桂华等.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34-36.

[5] 汪华萍,杨利霞,石岚等.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在PICC定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14-116.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