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颖 刘粲 张军英 马丁
摘要:新媒体是能对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对等的交流媒介,无数的阅读者通过新媒体接触文学作品,评论文学作品,产生了全新的新媒体文学批评体系。这一新的文学评论体系有其自身的优势,当然也避免不了在发展过程中的缺陷。新媒体文学批评突破传统文学批评的固有模式,发挥了其批评优势,但也出现令人担忧的局面。传统文学批评面对新媒体的急速发展,是坚持自身的理论要求,还是逐步适应这些新变,是当前文学批评界的一大论题。文学批评应当坚守批评的使命,在融入新媒体快捷、互动、个性化的优势的同时,用理论去约束批评,规范语言,从而使文学批评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成为文学发展的动力,使新媒体成为文学批评发展的沃土。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批评;使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这一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但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在学界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旧没有定义。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我国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的定义是:“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种必然,随之应运而生的是新媒体的周边产品,当然,这之中必然包含我们的文学。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媒体文学。新媒体文学既然产生于新媒体这一大环境下,必然要运用新媒体的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将新媒体文学定义为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化文学样式,包括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电子文学等各类文学样式。同时,与文学并存的文学批评也带上了浓重的新媒体色彩。
一、当前文学批评的新变
(一)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的个性化致使新媒体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个人化
新媒体的广阔性、开放性使得文学批评迎来了空前的自由,每一个在新媒体上欣赏文学作品的人都可以对作品进行品评,在传统印刷时代,文学批评带有理论化、专家化特点,批评的语言往往是权威话语。这些批评基于文学理论的基础,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是对各种文学现象的深入研究和评价,具有系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传统文学批评又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批评家要跳出传统的、一般的接受过程,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则是用平民话语取代权威话语。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批评类型,其中包括论坛跟帖、个人博客、微博互动、专家榜单等,大众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个人的审美趣味去评论,观点自由,批评话语直接随意,带有自发性。同时,批评的话语由于出自个人,没有任何审核机制,必然个性化倾向严重,这种个性化的批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对于新媒体文学的阅读量,也能够促使作者加快创作内容的更新,使新媒体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众声喧哗的热闹景象。
(二)新媒体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方式致使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互动交流的状态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方式上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互联网和手机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文学批评同理,阅读者同时也是评论家。传统文学批评产生是纸质化,阅读者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反馈渠道,从而使传统文学批评成为单向的评价,作者也不能随时接收反饋。传统文学批评对于作品的评论产生时间上,是在作品完全完成之后进行的,时间上过于滞后,不利于作者的及时修改。传统文学批评在批评话语的流动上也是单向的,谁创作,谁接受,都有其固定的次序和模式,作者与评论者的地位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批评者发出评论,作者被动接受,不可能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新媒体文学批评则不然,作品发布在互联网或者手机上,发表的当天就有人叫好,激励着作者的创作热情,第二天就能够看到更新的内容,这种互动式交流使文学文本的意义更加多元化,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加快了文学作品的生产效率。
(三)新媒体的高度自由化导致文学批评娱乐化、通俗化的众声喧哗
新媒体后现代性强,开放度高,致使文学批评的“门槛”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权威话语,实现了批评语言的多元化,广大草根阶级可以自由发表对作品的不同看法,某些媒体上出现的文学评论出现了酷评、娱评乃至更加低俗的评论。众生的嬉笑怒骂尽皆呈现,审美倾向限于表层娱乐,批评语言呈现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随意化特征,虽然更加活泼生动,灵巧犀利,但传统文学批评的指导价值降低了很多,文学批评主体的界限被打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大众化、普及化,但由于过度随意,出现了很多水平极低的评论,这也正是新媒体文学批评的缺陷所在。
二、当前文学批评的对策
面对新媒体的急速发展,文学批评界要正视新媒体文学批评的优与劣,继续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传统文学批评和新媒体文学批评积极地去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一)传统文学批评应该放下身段,正视新媒体文学批评的存在,从新媒体文学批评中吸取生命力,跨越数字“鸿沟”,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电子平台的便捷、互动,使之成为批评家施展才华、表达思想观念的广阔空间。正确引导新媒体上的批评,可以在专业的文学网站上设立专家专栏,定期聘请职业文学批评家做客,选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点评,定期发布到网站上,对读者的阅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对阅读者的后续评论进行一定的审核审批,针对较为尖锐的评论,可以邀请这些批评家对评论进行点评和讨论,使作者、批评家、阅读者都参与到讨论当中,将所有评论悉数展示出来,既有专家点评,又有阅读者评论,还有作者反馈,这样既能够对作者创作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又可以规范阅读者的评论,为新媒体文学批评创造一个多元交流互动的环境,使文学批评真正实现平等对话、自由交流,也使传统文学批评以更加开放、兼容的心态对待新媒体这一新事物,为传统文学批评注入新的内涵,使传统文学批评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学经验和熟稔的理论修养通过新媒体这一新媒介,更加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文学批评也会因为有了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介的衬托,能够更加接地气,成为大众接触文学的阵地。
(二)新媒体文学批评也应当不断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摒弃那些浅陋的、粗俗的不良文化,从传统文学批评中汲取养分,运用理性化、艺术化的文学批评语言进行评论。新媒体时代,多种媒介,多种功能,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语言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批评者要注意运用适当得体的文学批评语言,避免运用过于通俗的语言或流行语,更不能使用很肤浅的符号加以评判,要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坚持对精神价值的关注和体悟,坚持批评的美学追求,从而使文学批评进入更高境界,使批评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新媒体文学的批评语言要形成自身的特色,既要保持大众化的叙事风格,又要避免过于世俗化,对日常语言、网络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新媒体文学的独特性,在传统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批评话语系统。巧妙地把握好批评语言的尺度,既要突出新媒体批评的特点,又要抵制批评中的趣味主义,建立新媒体文学批评的新标准。
新媒体文学批评是当今文学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是在批评方式上,还是在批评标准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文学批评仍然是指导文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面对这些变化,文学批评一定要以开放、多元、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积极承认新媒体文学批评的优势,更要用审美标准去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使当代文学发展有序进行。
(作者单位:保定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