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成
【摘 要】目的:评价针灸在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中的疗效。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共选择我院收诊的94例颈椎疾病或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方式,单号设为对照组(n=47),双号设为针灸组(n=47),其中,对照组常规牵引治疗,针灸组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评价临床疗效,针灸组31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13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8%(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疗效满意,可推广。
【关键词】针灸;颈椎疾病;疼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14-01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肥厚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部损伤等因素所致的韧带增厚、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对脊髓、血管及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作用,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中医认为,颈椎疾病属于“痹证”、“骨痹”、“眩晕”等范畴。颈椎疼痛在临床较为常见,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在此,本文以94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旨在探讨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共选择我院收诊的94例颈椎疾病或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方式,单号设为对照组(n=47),双号设为针灸组(n=47)。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疾病或疼痛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同意书。(2)年龄30-70岁,性别不限。(3)无意识障碍,语言表达清晰。(4)能够积极配合,直至研究结束。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2)年龄>70岁,或者年龄<30岁的患者。(3)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患者。(4)合并有其他肝、肾、心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5)有精神疾病史患者。(6)配合度差,无法坚持直至研究结束的患者。对照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31-64岁,平均(51.3±5.83)岁,病程1-15年,平均(5.1±0.28)年。针灸组,27例男性,20例女性,30-67岁,平均(50.1±5.93)岁,病程1-12年,平均(5.3±0.31)年。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病程等,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常规牵引治疗,坐位悬吊牵引,牵引力控制在患者体重1/10到1/8间,持续牵引20-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2)针灸组:在对照组牵引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穴位主要涉及有天柱、颈百劳、肩井、风池、天宗、手三里、大椎、合谷、夹脊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穴位,留针治疗,30min/次,1次/d,10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拟定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1)显效:经治疗,患者颈椎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疼痛症状。(2)有效:通过治疗,患者颈椎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伴有轻微疼痛。(3)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颈椎功能變化不大,疼痛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x2)检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显示,针灸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分析,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颈椎疾病包括混合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脊髓型等多种类型。一般情况下,患者起病较轻,无明显症状,能够自行缓解恢复,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时,方会被患者重视。近些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颈椎疾病或疼痛患者数量增多,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现目前,关于颈椎疾病或疼痛,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疗法,如针灸、推拿、牵引理疗等,见效快,操作简单,且无痛苦,深受患者青睐。其中,牵引疗法(traction therapy)指借助外力,对人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促使其发生一定分离,适当牵伸周围软组织,从而治疗疾病[1]。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包括针法与灸法。其中,针法,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角度,将针具刺入至人体,经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治疗疾病。灸法,指用预制的灸炷或灸草烧灼、熏熨一定穴位,利用热的刺激作用,预防治疗疾病。针灸,促使肌纤维收缩及伸展,消除肌肉疲劳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针灸可改善颈椎微循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疼痛、炎症及水肿等症状,促使相应肌肉群放松,缓解痉挛。中医学认为,阿是穴与夹脊穴是邪气所聚之穴,养老与风池穴是本经水湿之气受热化阳之处,而大椎是阳经之气上行头颈必经之所,针刺诸穴,可起到扶正养血、逐邪外出之功效,实现对神经兴奋的有效抑制,减轻神经水肿程度,促使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有助于释放阿片肽,缓解疼痛[2]。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针灸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 vs 80.8%,P=0.001)。
综上,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荣丰.针灸在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2):91.
[2] 袁晓辉,张伟范,霍明霞.中医针灸治疗3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4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