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

2018-07-16 11:29黄方海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方法探索新课改

摘 要:新课程改革视野下,课堂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授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数学方法;探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怎样帮助小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呢?

一、 指导,掌握学习例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二、 激趣,注入掌握学法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见长,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一个教具、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首歌曲、一幅图画、一个游戏等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欲望。

三、 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四、 规训,明确正确的听课方法

众所周知,儿童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听教师讲课了,小学生还有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课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设法让学生专心听讲,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三还要学生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最后一定要指导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满足于把教材当做一个习题簿子,做作业时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这样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复习、巩固。

五、 操作,在实践中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用铁丝做了一个圆,让学生求它的周长。由于铁丝可以拉直,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想到化曲为直的方法——把铁丝拉直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让学生测量其周长,学生一时束手无策。老师启发学生把圆和正方形进行类比: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周长是边长的几倍?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圆片、圆柱、细线等实物,测量必要的数据并进行计算,看是否能找出规律。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自我探究,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极富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自主探究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传授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如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等等。建立纵横交错的方法指导网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很多年的我,一直坚持授生以法少教多学的理念,它使我的教学工作轻轻松松却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6).

[2]李文玲.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J].吉林教育,2017(01).

作者简介:

黄方海,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普安县白沙乡中箐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方法探索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论简单估算数量级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