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初探

2018-07-16 19:39夏丽东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同伴尝试形式

夏丽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出了“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理念。由此可见,幼儿艺术领域的活动应该涉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怎样把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引入课堂,让幼儿近距离对传统艺术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并能尝试进行创意表演?我选择了适合幼儿体验的曲艺表演形式——双簧。

一、创意思路

双簧是中国传统曲艺里的一种,视作相声的一个分支。由两人合作表演,一人在前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身后说或唱,互相配合,妙趣横生。常见的双簧作品大多数由两名成人表演,对表演者的基本功及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那么怎样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双簧的表演形式并简单地尝试结伴双簧表演,从中体验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呢?我有了自己的思考。

独特的形式。双簧这种表演形式呈现的效果虽然诙谐幽默,但对于从未接触过双簧表演的幼儿来说,难度太大,挑战太多。所以,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我设计的“快乐双簧”活动不用说话和唱歌,不需要“前脸”和“后脸”对口型,只要“前脸”和“后脸”运用身体动作来完成的表演。这样降低了表演的难度,在初次尝试时幼儿只需关注身体动作的协调就可以了。

夸张的表演。双簧表演的魅力在于表演者需要具备表情生动、肢体夸张等方式,用自身的表演给他人带来享受和愉悦。确定了用身体动作来完成表演的形式后,我开始寻找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并能理解的音乐素材,结合音乐让孩子尝试用肢体进行双簧的表演。夸张的表演形式不仅有助于开拓幼儿的艺术视野,更适度提升了幼儿的表演技能。

默契的配合。双簧的表演者是一种合作的关系。结伴合作表演给幼儿带来了挑战,学习动作、匹配音乐、选择同伴、尝试配合、探索表演、合作演出等一系列过程,对幼儿来说都是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在活动中,他们能慢慢认识自己和同伴,接纳他人,初步养成良好的合作态度,建立和睦的同伴感情。

二、实施程序

第一部分:练习律动《金龟子畅想》,引起参与双簧活动的兴趣。

幼儿听着音乐《金龟子畅想》跳一段律动,动作不用太复杂,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完整性。音乐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浅显,贴近幼儿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掌握,律动的学习为双簧表演做好了铺垫工作。

第二部分:观看教师表演双簧,了解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和方法。

师:你们跳过舞蹈了,我也想表演,行吗?请你们闭上眼睛,我去准备一下。

当我和搭档老师配合表演的时候,幼儿笑得前仰后合。表演结束后,我组织他们展开讨论。

师:我看你们都在笑哎?笑什么呢?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变得很矮呢?

幼:你一下子变小了。

幼:好像变成了洋娃娃。

幼:老师,你的衣服变了,穿上了红鞋子。

幼儿积极讨论并大胆地猜测。我邀请配班老师从幕后出来,再邀请一位幼儿脱下我们的演出服装,和我一起来揭秘。通过我们两个表演者的讲解与配合,孩子们很清晰地发现了双簧表演的秘密。初步了解这种由两个人表演,但却只能看到一个人,逗人开心的有趣表演叫双簧,双簧是一种表演形式。观众能看到的人叫“前脸”,看不到的人叫“后脸”。同时,理解“前脸”“后脸”在表演中角色的任务分工。“前脸”的手向下垂,当成人物的腿。“后脸”的手臂从“前脸”的肩膀处伸出来,当成人物的手。

第三部分:尝试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

幼儿对这种双簧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尝试的愿望。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生活动作,例如:敬礼、拍手、洗脸、伤心、立正稍息、踏步走等,让幼儿先进行第一次的结伴尝试。他们在尝试后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幼:我感觉配合得不好,后脸的手不动,他是洗脸的。

幼:我和他做的一样的动作。

幼:我是前脸,应该是前脸做稍息的,后脸也在做。

幼:我觉得配合的蛮好的。

通过集体讨论,幼儿明确了“前脸”和“后脸”的不同分工任务,再一次尝试后获得了小小的成功感。结合《金龟子畅想》的音乐,集体进行了“前脸”和“后脸”的分段练习。从中体会到“后脸”是表演手部动作,动作比较多。“前脸”是表演腿部动作,腿部動作比较少。只要自己记清楚是“前脸”还是“后脸”,记清楚表演的动作,就能配合好伙伴表演快乐的双簧。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幼儿尝试了合作练习表演并交换“前、后脸”角色。我邀请了一对孩子,请他们穿上了表演服装和小白鞋,在幕后进行了双簧的表演,活动达到了高潮。全班幼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都想藏到幕后过一把表演瘾。最后,所有的孩子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穿上衣服和鞋子,集体结对表演了双簧《金龟子畅想》律动。

三、操作要点

我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进行了一些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策略的设计。

1.教师示范法,激发幼儿探索双簧表演的兴趣。教师的示范要具有感染力,从形式和内容上一下子抓住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虽然幼儿很容易对这样的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仅仅停留在“好玩”“我喜欢”这样的水平上,易转移、易波动。艺术教育活动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学习水平上。这样的“动机呼唤”能将幼儿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探索的推动力,使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2.结伴合作法,尝试探索“前、后脸”的角色分工。幼儿的探索学习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借助简单的生活小片段,如:敬礼、拍手等,幼儿结伴探索表现动作,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同伴互动,使难于表现的“前脸、后脸”的角色分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感知性。

3.角色互换法,体验角色练习带来的幽默情趣。“前脸”和“后脸”的动作不同,难度也不同,角色互换能不断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也同时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活动的需要。幼儿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双簧表演的幽默和快乐,并获得成功感,又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心向。

4.树立榜样法,注重同伴经验分享和情感体验。在交流评价中,我会用“你们合作遇到困难没有?合作得如何?你遇到什么困难?你觉得他们表演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改进建议?”这种引导性提问让幼儿在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关注自己的创造给同伴带来的快乐。在幼儿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促进自主学习。

四、效果评析

整个活动从幼儿爽朗的笑声、积极地参与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他们对祖国传统曲艺——双簧的喜爱。整个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具有趣味性、活动性、合作性及教育性。我注意研究了“双簧”表演的特点,活动每个环节设计都紧紧围绕双簧表演的特点进行引导,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和体验,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直接告知,使幼儿对双簧表演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也注意观察幼儿,关注到幼儿学习的循序渐进、新旧经验的连接和转化,使幼儿在接受挑战同时不断产生共鸣。

我想,在流行音乐当道的今天,不忘传统艺术,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艺术起到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可以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教学当中的,既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让幼儿在演演玩玩中体验传统艺术的表演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关注和喜爱传统表演艺术,也是另一个角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反思整个活动,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1.在活动中,让幼儿欣赏国内外大师的双簧表演片段,丰富幼儿对双簧曲艺形式的经验认知。

2.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注意表演者面部表情的夸张。

3.音乐的选择可以更贴近幼儿生活。

猜你喜欢
同伴尝试形式
再试试看
小议过去进行时
再试试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尝试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