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陆军战术导弹发展和实战使用大观

2018-07-16 00:00岳松堂李海鹰
现代军事 2012年3期
关键词:飞毛腿制导火箭弹

岳松堂 李海鹰

各国陆军的战术导弹主要是对敌地面纵深目标遂行火力打击的射程在1000千米(含)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也包括少量的战术巡航导弹(如印度陆军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和制导火箭弹(如美国陆军的M31制导火箭弹)。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陆军装备有战术弹道导弹,其中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有生产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纵观国外战术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在历次战争中的实战使用情况,可知其仍是各国陆军必不可少的装备。

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是战术弹道导弹的起步阶段,美苏研制部署的第一代战术弹道导弹都采用液体推进剂,系统复杂,反应时间长,射程短、命中精度低,如美国的“诚实约翰”、“红石”、“下士”、“中士”和苏联的“飞毛腿-A”等战术弹道导弹。

20世纪60年代是战术弹道导弹的提高阶段,主要国家研制部署了第二代战术弹道导弹,如美国的“长矛”、“潘兴-IA”,苏联的“飞毛腿-B”、“飞毛腿-C”和法国的“普鲁东”(亦称“冥王星”)。这些导弹的特点是采用预储式液体推进剂或固体推进剂,相应地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命中精度。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战术弹道导弹进入成熟阶段,主要国家发展了采用先进固体推进剂的第三代战术弹道导弹,包括美国的“潘兴-Ⅱ”,苏联的“圆点”(SS-21)、“薄板”(SS-22)、“奥卡”(SS-23)和法国的“哈德斯”,特点是机动性好、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反应速度快,且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俄分别研制部署了更先进的第四代战术弹道导弹—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和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特点是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通用性好。它们是先进战术弹道导弹的代表。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战术弹道导弹不再为美俄等军事强国所垄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出于自身安全需要也纷纷争相购买、仿制或自研战术弹道导弹,如朝鲜、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特别是朝鲜和伊朗在俄制“飞毛腿”系列导弹的基础上,分别研制装备了“星火-5”、“星火-6”和“流星-1”、“流星-2”等战术弹道导弹,朝鲜还研制了“劳动”系列和“大浦洞”系列弹道导弹。

第三世界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战术弹道导弹是有深刻原因的。一方面,其经济实力有限,技术落后,空军难以与军事强国相抗衡,战争一打响,制空权就几乎丧失殆尽;另一方面,战术弹道导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使用机动发射装置时便于隐蔽伪装,生存能力较强,能够给追求“零伤亡”的强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伤亡。为了相互威慑,印度和巴基斯坦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南亚次大陆掀起了导弹竞赛高潮,分别研制装备了“大地”(Prithvi,亦音译为“普利特维”)系列和“哈塔夫”系列战术弹道导弹。

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陆军装备有战术弹道导弹,其中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有生产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截止到2010年底,除美国、俄罗斯、中国外,其他国家大约总共拥有5900枚弹道导弹和数百件发射载具,其中朝鲜拥有1000多枚,60%〜80%为仿制的“飞毛腿”系列战术弹道导弹。俄罗斯和印度陆军已分别装备了Р-500巡航导弹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国外陆军战术导弹的具体装备现状见下表(表中未列出曾经装备过但目前已中止装备战术弹道导弹的主要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

在历次战争中的实战使用情况

二战中纳粹德国开导弹实战使用先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向英国和比利时发射了上万枚V-1和V-2导弹。由于这两种导弹命中精度低—圆概率误差(CEP)都在10千米以上,可靠性差,并未摧毁多少“反法西斯”同盟国军事设施,但却给平民造成了极大伤亡和心理恐慌。至1945年3月底,德国共发射了4320枚V-2导弹,其中1120枚袭击英国伦敦,虽然仅有518枚击中伦敦市区,但却造成21380人伤亡、约60万间住房被毁;约2500枚突击欧洲大陆,其他约700枚用于试验。为了攻击德军驻荷兰的V-2导弹发射基地,“反法西斯”同盟国空降部队死伤1.7万人。为空袭V-1和V-2导弹设施和发射阵地,1943年6月〜1944年9月,“反法西斯”同盟国共损失450架飞机和2900名机组人员。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飞毛腿-B”导弹首次“登台亮相”,阿富汗内战中大量使用

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向以色列发射了约28枚苏制“蛙-7”火箭和3枚“飞毛腿”-B导弹。为了挽救以色列反败为胜造成的危局,1973年10月22日,埃及军队向西奈半岛的以军发射了3枚“飞毛腿-B”导弹,但均未命中预定目标,这是“飞毛腿-B”的首次实战使用。

1989年6月〜1991年4月,阿富汗政府军向游击队共发射了近1600枚“飞毛腿-B”导弹,攻击游击队集结地和所占村庄。另外,苏军从1980年起使用“奥卡”导弹对阿富汗游击队和抵抗组织的营地、村庄进行了数次精确打击。

两伊战争双方导弹“大打出手”,伊拉克“侯赛因”导弹占得上风

在1980〜1988年期间进行的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互相用弹道导弹袭击。伊拉克共发射了361枚“飞毛腿-B”导弹和“侯赛因”导弹,伊朗发射了117枚“飞毛腿-B”导弹。战争期间,伊拉克曾因其“飞毛腿-B”导弹打不到德黑兰,伊朗“飞毛腿-B”导弹却能够袭击巴格达想主动结束战争而遭拒。“侯赛因”导弹研制成功后,伊拉克于1988年2月29日凌晨开始对德黑兰实施导弹打击,德黑兰一片火海,3月4日伊朗主动表示愿意结束战争。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伊朗的请求不仅遭拒,还受到了伊拉克更为猛烈的导弹袭击,一直持续到4月20日。在2月29日〜4月20日的“导弹袭城战”期间,伊拉克共向伊朗6个重要城市发射189枚“侯赛因”导弹(其中135枚击中德黑兰)、77枚“飞毛腿-B”导弹,共炸死近1800人,炸伤8200人,德黑兰大批建筑物和一些影响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数十万人逃离德黑兰,导致伊朗人心惶惶,民怨沸腾。伊拉克猛烈的导弹袭击成为伊朗政府于1988年7月18日正式宣布接受要求两伊停火的联合国598号决议、主动结束两伊战争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战术弹道导弹“一枝独秀”,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生逢其时,刚上战场便“耀武扬威”

在1991年1月17日爆发的海湾战争空袭战中,战术弹道导弹成为伊拉克唯一能主动出击的有效武器。伊拉克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共发射了88枚“侯赛因”导弹(其中38枚射向以色列),最多的一天曾发射15枚,主要袭击两国的首都和大城市。2月25日,1枚“侯赛因”导弹在突袭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机场时,歪打正着地击中了用做美军宿舍的一座仓库,造成2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由于“侯赛因”导弹精度差(500〜1000米)、威力小(弹头装药190千克)、可靠性低,加之“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部分拦截成功,其作战效果并不理想,但依然在政治、心理和军事上给多国部队造成较大威胁和一定伤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当时曾说:“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是多国部队的最大威胁。”

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在沙特阿拉伯部署了105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作战中共发射了32枚。第1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在13分钟内完成从行军途中接到发射命令至点火发射的作战过程。2分钟后把950个M-74杀伤爆破子弹药抛撒到85千米距离上的伊拉克“萨姆-2”防空阵地。有1枚导弹摧毁了准备过桥的200多辆伊拉克非装甲车辆。该导弹在作战中攻击的伊军高价值目标包括后勤中心、加油站、炮兵和导弹阵地、行驶中的车队及军用桥梁等。所有被攻击的目标均被摧毁或丧失战斗力。美国国防部海湾战争报告中称,“‘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打哑了被瞄准的防空阵地。敌阵地一遭到导弹攻击,便不再发射电磁波。联军飞机在导弹开辟的飞行走廊飞行时,都报告无敌防空雷达活动。”在海湾战争地面进攻作战中,美军第7军曾组合运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野战火炮、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和直升机,在10分钟内击毁了超过40辆伊军装甲车。

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战术弹道导弹“梅开二度”,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再显身手,制导火箭弹 “一举成功”

伊拉克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在海湾战争后元气大伤,加之战后美英等西方国家长达10多年的持续制裁和禁飞区军事打击,根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伊拉克不得拥有射程超过150千米战术导弹的有关决议,最终被迫销毁了所有射程超过300千米的 “飞毛腿-B”、“侯赛因”、“阿巴斯”等战术弹道导弹。但是,在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保留的一些射程在200千米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仍是其唯一能主动出击的武器装备,只是作战效果远不如海湾战争。在以强凌弱的非对称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国最为担心的就是对手装备的少量战术弹道导弹,并促使其把对空防御的重点由过去对付苏联空袭飞机为主逐步转变为对付发展中国家的少量战术弹道导弹威胁。萨达姆对美国的这根“软肋”心知肚明,开战伊始就向科威特的美军基地发射了射程在200千米以内的“萨穆德Ⅰ/Ⅱ”和“阿巴比尔-100”等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在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各种导弹24枚,其中9枚被“爱国者”拦截。虽然还有另外15枚没有被拦截,但却没有给美英联军造成任何伤亡。根据美军方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解算,确定这些导弹根本不会构成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但这15枚未被拦截导弹中,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导弹突防成功,导致“爱国者”拦截失败。2003年3月28日,伊军从法奥半岛发射1枚改进型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落在了科威特城一个购物中心附近,造成几人轻伤。

美国陆军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制导火箭弹则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规模作战阶段共发射了456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其中包括373枚Block I导弹、67枚Block IA导弹和16枚2002年开始少量装备的M48 Block IA整体战斗部(此处沿用惯用说法称“战斗部”,以下相同情况不再说明)快速反应型(QRU)导弹,用于打击伊军防空导弹阵地和指挥控制通信设施等高价值目标,尤其是天气恶劣或需要紧急支援时更是凸显了该导弹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时敏目标打击能力。2003年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交战中向伊军纵深目标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2003年11月16日,驻伊美军在反击伊拉克游击队的行动中,从巴格达郊外向伊拉克北部一处反美武装据点发射了1枚卫星制导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导弹飞行220千米后击中了位于基尔库克以西25千米处的一个前政权大型训练设施。美军在反恐行动中使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表明该导弹灵活精确打击点目标和时敏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

最大射程70千米的制导火箭弹由美、英、法、德、意五国联合研制,包括M31整体战斗部制导火箭弹和M30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弹药(DPICM)子母战斗部制导火箭弹两种类型。制导火箭弹因伊拉克战后维稳作战的急需而加速了研制,小批量初始生产的全部860枚M31制导火箭弹于2005年8月装备驻伊美军进行作战使用,并于2005年9月9日首次投入实战,共发射8发配用过渡型触发/延迟引信的制导火箭弹,摧毁了50千米以外的两个叛乱分子据点。到2011年9月21日,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共发射2084枚制导火箭弹,其中,美国陆军发射995枚,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射301枚,英国陆军发射788枚,实战使用可靠性99%。实战表明,使用制导火箭弹摧毁目标所需火箭弹的数量可减少约80%。

战术弹道导弹在其他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中的使用

1986年4月15日,利比亚向位于意大利海岸的一个美军基地发射了2枚“飞毛腿”导弹,以报复美国当天对其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的空袭。 1993年的波黑战争中,塞族军队曾用“飞毛腿”导弹袭击穆族军队的重要军事目标。1996年4月22日,俄军用“圆点”导弹击毙了车臣分裂主义武装头目杜达耶夫。在1999年底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也动用过“飞毛腿”和“圆点”导弹对车臣武装盘据的数个据点进行了精确打击。2001年4月19日,伊朗以伊拉克支持反伊朗的“人民圣战者组织”为由,向分散在伊拉克境内的6个“人民圣战者组织”营地发射了77枚“流星-2”导弹,至少造成数百人伤亡,6处营地都被破坏。此时的伊拉克经过海湾战争重创后又饱受10年制裁之苦,根本无力还击,只能口头谴责,伊朗总算为两伊战争最后阶段“导弹袭城战”惨败报了一箭之仇。

利比亚在2003年放弃了大部分化学武器计划,但依然拥有240枚“飞毛腿”导弹。去年在利比亚战争的最后阶段,政府军共发射了4枚“飞毛腿”导弹,但已无力回天。2011年8月14日凌晨,利比亚政府军从卡扎菲家乡苏尔特市附近发射了1枚“飞毛腿”导弹,攻击反对派控制的卜雷加港,但导弹没有击中任何目标,落在了沙漠地带;2011年8月22日晚间,利比亚政府军再次从苏尔特市向米苏拉塔港发射了3枚“飞毛腿”导弹,但依然没有击中任何目标。

美国对付广大发展中国家战术弹道导弹的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起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弱势一方唯一能给美军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和伤亡的武器装备就是其拥有的战术弹道导弹。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相对并不先进的“侯赛因”导弹迅速使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街头巷尾成为战争前线,1枚“侯赛因”导弹还曾造成28名美军死亡。这使与美国唱反调的弱小国家,如伊朗和朝鲜更加垂青于战术弹道导弹的采购或研制,也使美国更加忧心如焚,并采用以下四个策略应对:

一是威慑。如果对手胆敢动用战术弹道导弹,尤其是携带核生化弹头的战术弹道导弹,美国将进行毁灭性报复。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宣称如果受到攻击就对多国部队使用化学武器,美国则宣布只要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多国部队就将使用核武器,并在伊拉克周围部署了约900枚核弹头,有效地遏制了伊拉克动用化学武器的企图。

二是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政治、经济措施防止战术弹道导弹、大规模杀伤武器及其技术的进一步扩散。1987年4月,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签订了《导弹技术控制协议》(MTCR),后来签字国增加到23个。这些签字国还在各自的商业法中加入一项特殊条款,要求各有关政府禁止任何与导弹有关的技术和材料的转让和买卖,否则将受到签字国的联合制裁。

三是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即对对方的导弹部队营区、仓库、组装中心和工厂进行先发制人的突然空中打击。

四是研制部署各种防空反导武器系统。一旦前三个策略失灵,就对战术弹道导弹实施拦截。美国现役“爱国者”系列防空反导系统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成功拦截了伊拉克发射的部分“飞毛腿-B”及其改进型“侯赛因”战术弹道导弹,到2015年前后将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将具备拦截最大射程达35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其他国家陆军部署的防空反导系统包括俄罗斯的C-300VM和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一些阿拉伯国家购买的“爱国者”(多数装备空军),还有法国和意大利正在联合研制的SAMP-T陆基中程防空系统等。

发展趋势

现役战术导弹将持续改进

美国陆军目前装备了Block I(射程25〜165千米)、Block IA(射程70〜300千米)和M48 Block IA整体战斗部快速反应型(射程70〜300千米)等型号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Block II型(射程35〜145千米)、Block IIA型(射程100〜300千米)等型号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虽然研制成功,但并没有进行生产和列装。以现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为基础的钻地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P)仍在研制中。配用新型钻地弹头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可对现有弹药无法打击的深埋目标构成威胁,大大提高美国陆军全天候快速摧毁加固和深埋目标的能力。正在研制的钻地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使用与Block I和Block IA相同的发动机,在白沙导弹靶场的多次试射中最大射程达到140〜170千米,生产型的最大射程将达到140〜220千米,后续改进型配用新型发动机后最大射程将达到500千米。

在现役制导火箭弹的基础上,美国陆军还正在研制最大射程为120〜130千米的增程型M31制导火箭弹和最大射程将超过150千米的制导火箭弹Ⅱ。制导火箭弹Ⅱ计划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三模复合制导方式,具有全向攻击机动目标的能力和更快的飞行速度。

印度三军通用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于1999年开始研制,陆基型“布拉莫斯”于2007年6月正式列装,最大射程290千米,飞行速度达马赫数2.8。目前正在研制的改进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可携带300千克的常规弹头,最大射程增加到350千米,配用更先进的导引头,使导弹可在复杂作战环境中精确命中目标。正在研制的“布拉莫斯Ⅱ”也将于2013年服役。如果“布拉莫斯Ⅱ”的飞行速度按设计要求能达到马赫数5.26,这是其他巡航导弹无法比拟的,目前的防空反导系统很难拦截。印度前总统、导弹技术专家卡拉姆透露,印度还正在研制一种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8〜10、且可重复使用(飞抵战区投放战斗部后可自行返回基地,只需要简单维护就可以再度发射)的“超级布拉莫斯”新概念巡航导弹。据估计,“超级布拉莫斯”将于2016年、最晚于2020年研制成功。

俄罗斯也在对“伊斯坎德尔-M”导弹进行改进,并于2011年12月上旬在演习中首次试射了1枚装备新型制导系统的“伊斯坎德尔-M”。此次试射的新导弹使用图像制导方式,使精度达到约2米,能更有效地应对美欧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俄罗斯陆军已于2010年建成了首支完全装备“伊斯坎德尔-M”的导弹旅。俄国防部副部长于2011年8月1日宣布,俄陆军将采购120套“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按每年完成一个导弹旅的换装速度,到2015年共将组建5个“伊斯坎德尔-M”导弹旅。

全新战术导弹仍将陆续登场

印度已于2011年7月21日对其已研制成功的全新型“普拉哈尔”(Prahaar)精确制导导弹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该导弹使用固体燃料,战场反应速度快,紧急情况下只需2〜3分钟即可完成发射准备,这是使用液体燃料的“大地”战术导弹望尘莫及的。最大射程为150千米的“普拉哈尔”战术导弹能填补印度自制的“皮纳卡”(Pinaka)多管火箭弹(最大射程40千米)和“大地”战术导弹(最大射程250千米)之间的空白,用于打击战术和战略目标。“普拉哈尔”导弹弹长7.3米、弹径42厘米、弹重1280千克,可在4分10秒内飞行至35千米高度后打击距离150千米处的目标。“普拉哈尔”计划取代现役非制导火箭弹成为印度陆军炮兵的主力战术导弹,主要装备边境地区用于精确打击敌方战役纵深目标,可能使印军在边境争议地区拥有火力优势,随时给对手“下一场导弹雨”。“普拉哈尔”导弹可配备多种弹头,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发射箱可装6枚导弹,可从不同平台发射,非常适合运输和储存。“普拉哈尔”导弹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同时发射6枚导弹,全方位打击多个目标。

韩国媒体2011年9月19日报道,韩国从2011年初开始研制射程为100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用于打击朝鲜架设在山正面和隐藏在山背面的远程火炮,计划于2012年6月完成研制。2011年年中,巴西投资2800万美元,用于以“阿斯特罗斯Ⅱ”多管火箭炮为基础研制能够发射最大射程为300千米的AV-TM远程制导战术导弹的数字化“阿斯特罗斯2020”多管火箭炮。

采用多种弹头提高杀伤能力

为适应打击各种面目标和点目标的需求,也为取得更好的杀伤效果和提高作战灵活性,各国将为现役战术弹道导弹装备多种弹头,包括集束式子母弹、末制导子母弹、杀伤人员/破坏装备的杀伤爆破弹、云爆弹(燃料空气混合爆炸弹)、聚能穿甲弹、布雷弹、打击地下目标的钻地弹、攻击信息系统的电磁脉冲弹以及核化生弹头等。

启示与思考

战术弹道导弹是陆军必不可少的“拳头火力”

最大射程在500千米以内的各种战术弹道导弹是陆军必不可少的“拳头火力”,原因有三。

第一,从战术技术特点看,战术弹道导弹具有独特优势:与对地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等战术空中力量相比,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制导火箭弹反应时间短(仅为陆军航空兵的2/5至1/4),战场环境适应能力强,受战场沙尘、烟雾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小,而且使用成本低;与榴弹炮和迫击炮相比,战术弹道导弹射程远,能够打击敌战役纵深地面目标。

第二,从实战使用效果看,战术弹道导弹曾在多次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术弹道导弹是影响和决定两伊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对决世界霸主美国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术弹道导弹尽管实战效果微乎其微,但却成为战争进程中唯一能主动出击的有效武器,并一度给追求“零丧亡”的美军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战略影响,不得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大力研制各种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对美军和盟国进行全面防御;利比亚卡扎菲政府溃败之时也把“飞毛腿”导弹当“撒手锏”做绝望挣扎。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制导火箭弹则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俄罗斯能装备战术核弹头和常规弹头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则“不战而屈人之兵”,仅威胁将在加里宁格勒进行实战部署便打消了美国在捷克和波兰部署战略反导系统的念头;2011年9月以来,由于罗马尼亚、波兰先后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陆基“标准-3”反导系统,土耳其同意部署尖端雷达,西班牙还同意在其海域美军部署4艘装备“宙斯盾”反导系统的驱逐舰,俄国防部2011年10月17日宣布,俄军已经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并将在此部署1个完全配备“伊斯坎德尔-M”的导弹旅,迫使美国于18日表示愿意以“不具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形式向俄罗斯承诺: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不针对俄罗斯。

第三,从装备现状看,目前,美、俄、印等主要国家陆军都装备有用于打击纵深目标的战术导弹。其中,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最大射程300千米,并多次在实战中成功使用。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的最大射程480千米,已成为俄威慑西方从地面进一步挤压其战略空间的“撒手锏”。印度陆军SS-150“大地Ⅰ”战术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150千米、“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290千米(印度陆军首批组建的3个“布拉莫斯”导弹团已部署在西部边境对抗巴基斯坦,第4个“布拉莫斯”导弹团已于2011年中部署在中国藏南地区,即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目的是提升印度对西藏地区的军事触及范围),已初步装备最大射程250〜350千米的SS-250“大地Ⅱ”战术弹道导弹。虽然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西欧主要军事强国陆军没有装备战术弹道导弹,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88式地地(舰)战术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150千米,但这些国家都装备有美制227毫米多管火箭炮,战时如有需求,通过改进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其陆军很容易拥有对300千米纵深目标的火力打击能力。此外,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正在对其227毫米多管火箭炮进行改进,将于2012年前后具备发射M31制导火箭弹的能力,而计划研制的“制导火箭弹Ⅱ”的最大射程将超过150千米。

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战术弹道导弹的当务之急

目前,只有美国陆军的整体战斗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制导火箭弹的精度达到了10米以内,并经过了实战检验,属“高档”的精确制导武器。俄罗斯陆军的“伊斯坎德尔-M”的精度也达到了30米以内,至少也能算上“中档”的精确制导武器。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陆军装备的战术弹道导弹的精度还很低,如很多国家装备的“飞毛腿-B”导弹的精度为300米,还根本算不上精确制导武器。如果导弹CEP显著超过常规弹头的杀伤半径,则难以完成作战任务。提高命中精度的主要途径是:完善惯性制导系统,减少各类误差,采用中段修正技术(雷达修正和GPS修正)和末制导技术(雷达区域相关技术和红外、毫米波寻的技术)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重视提高战术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同时,还应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大力缩短作战使用时导弹的系统反应时间,减少阵地准备时间,力争做到像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那样,从弹药仓库拉出来就能装,装上去就能打,打出去就能中。

另外,由于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已在实战中多次成功拦截了伊拉克的战术弹道导弹(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的拦截成功率约为30%),这将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对并不先进的“撒手锏”武器的威慑效果和实战效能大打折扣。所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今后应注重采取一系列突防技术,包括欺骗、隐身、干扰、加固、机动、光电对抗以及有利的战机、战术等,大力提高其战术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造“利剑”的同时还要铸“坚盾”

美俄等国之所以是军事强国,就强在其军事力量攻防兼备。就陆军来说,其装备的战术弹道导弹精度高、数量多、威力大、突防能力强。与此同时,它们还具备强大的野战防空反导能力,能够拦截被弱小国家视为“撒手锏”的战术弹道导弹。所以,广大发展中国家陆军在重视发展“撒手锏”装备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以各种先进防空导弹为主、具备单炮自主作战能力的自行式小口径高炮为辅的远中近程相结合、高中低空相匹配的一体化先进防空反导体系,具备中高空、中远程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争取做到在掩护自身“撒手锏”装备阵地的同时,防御对方各种飞机和导弹对重要目标的攻击。

猜你喜欢
飞毛腿制导火箭弹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三)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九)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八)
乌龟vs飞毛腿
我是飞毛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