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旁路移植术双下肢消毒架的设计与应用

2018-07-16 06:19:02付金凤杨娟孔丽芸钟帅琳
当代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双下肢旁路医护人员

付金凤,杨娟,孔丽芸,钟帅琳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冠脉旁路移植术为冠心病患者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重要意义[1]。冠状旁路移植术术前需先对术野包括双下肢进行皮肤消毒,从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双下肢消毒范围较大,多需专门医护人员抬起患者双下肢,使其充分暴露,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而已消毒术野亦存在再次污染风险[2]。我科室研制了一种可调式双下肢手术野消毒支架,并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推广试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双下肢消毒支撑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61.23±3.03)岁。参考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60.57±3.5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双下肢消毒架设计使用物品:两块220 mm×85 mm×5 cm的弧形钢板,钢板由海绵垫及皮革包裹;内杆:两根280 mm长度、1.0 mm厚度以及28 mm直径的不锈钢钢管;外杆:一根430 mm长度、1.2 mm厚度以及32 mm直径的不锈钢钢管;横杆:长度69 cm、直径26 cm、厚度1.0 mm的实心钢管一根以及长度68 cm、直径26 cm、厚度1.0 mm的实心钢管一根;底座:由一副废旧圆形板凳支架组成;调节杆开关:一根8mm×25mm不锈钢螺杆;两根长200mm、宽25mm、厚2.5mm的不锈钢板条,若干砝码以及一只3寸滑轮,底座上安装4只滑轮;长度为25 cm的凹形不锈钢托架两个,调节把手两个,把手两个,行走架两个,螺纹座两个,以及数条固定带。

制作方法:两个固定杆之间设置横杆,固定杆均设置由可滑动升降杆、定位装置(把手及螺纹座);两个升降杆间由连接杆连接,固定杆底部安装行走架。连接杆上有两个托架,托架上安装调节把。各部位通过焊接,形成双下肢消毒托架。支架底部设置一副废旧圆形板凳支架,圆形板凳下安装4只可闸脚轮;底座上端中间部位将支架外杆固定,并在其顶端侧设置调节开关;外杆内侧安装内杆,经可调式开关对内杆高度进行调节;内杆上端放置由海绵、皮革包裹的弧形钢板。

1.2.2应用方法两组均在麻醉后进行双下肢消毒。参考组由一名医护人员抬起双下肢,保证双下肢充分暴露后进行皮肤消毒。观察组:麻醉后,首先将托架升降杆设置至消毒需要的合适高度,之后调节把手。旋转把手锁住升降杆,移至床边,根据患者下肢长度,放置合适距离。将患者双脚或双腿放置在托架上,并调整至最舒适体位,采用固定带固定。固定刹车轮后进行常规消毒。

1.3观察指标①手术结束后分发医护人员对双下肢消毒架认可度评分,主要包括依从性及工作强度两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认可度越高。②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3]:将其中麻醉后疼痛改为双下肢疼痛、肿胀、麻木等感受。0分:持续疼痛、麻木、肿胀;1分:平静状态无痛感,移动时出现激烈痛感;2分:移动、触碰时出现轻微痛感;3分:移动或触碰时,轻微痛感;4分:移动、触碰均无痛感。③记录两组术后双下肢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双下肢消毒架认可度评分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双下肢消毒架认可度评分为(97.21±1.66)分,参考组护理人员对双下肢消毒评分的认可度评分为(73.32±2.58)分,认可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消毒时间、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消毒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消毒时间、手术时间比较(x±s,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disinfection time and oper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min)

2.3患者术后BC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BCS评分平均为(3.88±0.09)分,参考组术后BCS评分为(2.01±0.1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术后双下肢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未见感染,参考组术后双下肢感染8例,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BCS评分分布情况[n(%)]Table 2 Distribution of BCS score after operation in two groups[n(%)]

3 讨论

以往下肢消毒方法多是由一名专门医护人员托举患者下肢,另一名医生进行术野消毒[3]。由于消毒多是在麻醉后,肌肉松弛状态下操作,此时肌肉肌张力低,患者自身肢体支撑力下降,重力完全由医护人员持续托举承受,难度加大,此种方法耗费人力资源,同时浪费手术时间[4-5]。消毒人员为了减轻托举人员的负担,多会加快消毒速度,导致消毒质量下降;同时人工托举增加了术野消毒后再次感染的风险[6],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下肢消毒架被临床设计。

在心脏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中,由于患者需要双下肢消毒,因此操作不方便,同时亦会带来术野消毒不彻底或者再次被污染等。鉴于此,我科室结合本科室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需要,自行设计双下肢可调节式消毒架,并在25例心脏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中试用。结果证实通过双下肢消毒架,能够减少消毒时间,可使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更好的配合手术。与常规下肢消毒牵引支架比较,我科室设计的双下肢可调节式消毒架具有以下优势:①可用于双下肢消毒,避免了单下肢消毒后来回移动可能引起的再次污染;②牵引部位可收起,通过移动脚轮,能够调节支架与手术床及手术部位的距离,达到手术所需高度及距离,提高患者舒适度;③能够根据患者下肢长短,调节牵引长度;医护人员通过综合评估患者体质量、下肢情况等,调节砝码重量,达到理想的牵引目的;④本次设计中采用托板、托杆以及托板间采用万向轮构件连接,能够实现角度360°调节,可保证术野充分暴露;⑤托板用海绵、皮革等包裹,避免了消毒过程中,下肢皮肤、神经、血管等收到挤压,有效减少了消毒中损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BCS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表明通过双下肢消毒架支撑,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⑥支架采用移动可闸式脚轮,能够固定支架,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避免倾倒,同时术中下肢位置不宜改变,使手术野消毒后不会再被污染。观察组术后双腿感染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证明了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通过双下肢可调节式消毒架,能够节省人力资源,使手术野消毒更加彻底,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然而本次研究中,患者舒适度评价采用麻醉术后舒适度评分量表,并非通用量表,因此准确性可能存在偏倚,另双下肢可调节式消毒架处于试行阶段,尚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进。

猜你喜欢
双下肢旁路医护人员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6年6期)2016-12-15 21:55:30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IVPN业务旁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