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宁娅
发热症状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小儿群体中,指的是患儿体温调定点因为致热源作用而上移,使得患儿发生调节性体温上升表现,同时此种表现也属于患儿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1]。但长时间的发热可能会损害机体多器官功能,更甚至影响到患儿安全健康[2]。基于此,临床针对小儿高热需及时予以有效处理,以确保患儿安全[3]。本文中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特此探讨了优质护理配合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于2017年6月—2018年2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发热患儿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符合伦理学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自主表达以及治疗依从性欠佳者[4]。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8例。研究组中28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年龄0.5~8岁,平均(4.5±2.2)岁;16例呼吸道感染,21例流行性感冒,11例支气管炎。常规组中27例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年龄0.6~8岁,平均(4.4±2.3)岁;15例呼吸道感染,22例流行性感冒,11例支气管炎。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主要有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及时行对症处理等[5]。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具体为(1)高热原因分析:针对患儿高热的原因需予以及时了解。针对原因不明的高热,需避免特殊用药,以免发生误诊。(2)健康宣教:将高热发生的原因详细告知于患儿家属,以减轻其担忧,取其信任和理解,便于其配合;将有关退热处理方法、用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于患儿家属,嘱咐其遵医嘱用药,禁止私自漏服或多服;患儿高热期间,积极指导患儿家属物理降温,患儿出汗过多后,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及时给予水、营养物质等补充,以平衡其机体;指导患儿家属做好保暖处理,定期更换床单、衣物,以免再次受凉感冒。(3)体温观察:加强巡视,重点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针对中热者,间隔2 h进行一次体温检查,针对高热者,间隔1 h进行一次体温检查,并做好体温记录,在患儿用药后及时观察其体温变化,及时补液、及时监测各项体征,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刻告知于医师,如果患儿高热退去,依然需在退去高热后1h进行一次体温监测。(4)并发症护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警惕惊厥,若有可能发生惊厥,需及时救治,予以降颅压、给氧等处理。
比较两组高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同时记录两组惊厥发生率。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48例患儿中,有2例发生惊厥,惊厥发生率为4.17%;常规组48例患儿中,有8例发生惊厥,惊厥发生率16.6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P<0.05)。
表1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天数(±s)
表1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天数(±s)
小组 例数 发热持续时间(h) 住院天数(d)研究组 48 7.5±1.1 5.6±1.3常规组 48 9.6±1.2 8.8±0.9 t值 - 8.937 14.021 P值 - <0.05 <0.05
对发热患儿加强护理、降温治疗,可避免机体能量过多消耗,减轻患儿器官功能损害[6]。李晓娟[7]研究中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效果,以该院收治的发热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的78.00%(P<0.05),另外还发现观察组高热持续时间(7.3±0.7)h、住院时间(6.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8.8±1.3)h、(9.4±1.5)d(P<0.05)。孙海英,高永莲,孙岩[8]研究中探讨了57例小儿发热惊厥的护理体会,结果指出,57例高热患儿经过综合护理后,病情均显著缓解,发热平均时间(6.3±1.8)h,住院过程中再发惊厥的患儿有11例,通过对症处理均全部治愈。而在本文中,经过优质护理后,结果发现,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7.5±1.1)h、住院天数(5.6±1.3)d,均少于常规组(9.6±1.2)h、(8.8±0.9)d,同时研究组惊厥发生率4.17%也明显低于常规组16.67%(P<0.05)。表明优质护理有利于患儿改善临床症状,加快退热进程。基于传统护理之上的优质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理念为患儿实施高效且全方位的护理模式[8]。实施优质护理时,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高热的了解程度,促使其遵医嘱用药,减少不良事件[9],同时还可以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配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0]。小儿发育不全,针对无法耐受高热的患儿需予以及时降温处理,并时刻观察其体温变化,警惕惊厥并发症,保护患儿身体功能免受严重损害,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11-12]。
总而言之,为发热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借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