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艳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肺结核是一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程长,具有一定传染性,难以彻底治愈[1]。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身心健康[2]。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现作如下阐述。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4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7例。甲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18~76岁,平均(50.3±8.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5例。乙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18~79岁,平均(50.9±8.5)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3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7例。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甲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乙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
甲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所有护理人员在经过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详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认真评估其病情,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②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具体内容:a.入院当日。责任护士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和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了解其病史,制定健康教育计划。b.入院第2天。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其不良情绪,给予用药指导。c.入院第3天。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并讲解合理用药对治疗的重要性,并让家属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询问患者需求和身体感受,积极解答其疑问,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进行饮食指导、生活护理。d.入院第4天至出院前。加强病房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观察和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继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加强护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给予其生活上的关心、照顾。e.出院当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做好出院宣教,嘱咐其遵医嘱服药,定期来院复查,护理人员与患者互留电话,有问题及时沟通。f.出院后。在患者出院后可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对其随访3个月,了解其病情康复情况。
1.3 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由我院自行设计健康知识考核问卷,满分为100,患者闭卷作答得分≥ 60分者为“掌握”,反之为“未掌握”。如患者出现漏服药、未按时服药、主动停药、忘记到医院取药等情况中的一项则直接判定为治疗依从性差。
1.3.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由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共同设计护理满意度评估表,并以此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高于或等于60分则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对甲乙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处理和统计,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著水平为95%,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甲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均高于乙组,P<0.05,组间对比可见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评分(±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评分(±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护理满意度(分)甲组 37 48.8±3.6 6133.7±122.6 98.6±2.5乙组 37 57.4±5.9 7386.2±192.9 88.3±3.4 t 7.569 33.333 14.846 P 0.000 0.000 0.000
传染性肺结核一般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其临床症状较多,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乏力、盗汗、消瘦、低热等全身症状,其危害较大,会严重威胁到患者身体健康,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极高,需给予其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4]。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类科学的护理方法,能为患者提前设计具体、全面的护理流程,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5]。这一护理模式具有预见性、目的性,使得护理工作不再盲目,利于规避护理差错,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身体健康[6]。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轴,对患者实施入院宣教、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出院指导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受到患者一致好评[7]。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显著提升,分别达到94.6%和86.5%,且住院时间大幅缩短,经济压力明显减轻,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以上指标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王贞菊[8]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上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