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 申美玲 李珊珊 范素芳
基于就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济宁医学院 申美玲 李珊珊 范素芳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创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感受真实工作情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某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发现当前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各类实践教学协同性差、实践教学保障条件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以校内实验课程建设为主体、以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模式,并从资金投入、师资培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创新创业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正逐渐被高校所重视。本文对某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总结实践教学成功经验,发现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某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201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提高了实验课程在总课时量中的占比,由原来的16.3%提高到22.7%;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将实验考核成绩占比提高到30%,其中实验过程考核占实验课成绩的30%,更加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与创意;对教师实验课程授课方法与授课内容进行了培训与规范,更加强调基于问题、项目和案例的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提倡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竞赛活动,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层级、各类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的赛事;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创办了每年一度的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对于各类赛事,学院秉持全员参与,重点培养的理念,“广谱式”动员学生参赛,并从中发现、发掘人才;规范参赛流程——学生自愿报名,社团海选,学院二次筛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准备参赛。在学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PEMT全国营销策划大赛中获得第二名,在2015山东省“互联网+”比赛中获得银奖,在2014年山东省“创青春”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新的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大四学年到对口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由学院实地考察遴选,最终确定合作意向后进行挂牌签约,学院负责学生的动员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指定专任教师作为理论指导教师,并定期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企业根据学院要求,结合本企业岗位设置,对学生进行宣讲、培训、分组,选派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带教教师,并根据学生在工作岗位表现发放薪酬福利。学生按照实践教学基地的制度管理,岗前培训合格后,编入正式团队进行顶岗实习,由带教老师负责具体实际操作的问题,由学院专业教师负责理论及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同时可参加单位专业技术相关证书的考试。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但是经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及营销专业在医学院校当中的学科地位导致对该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集中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缺乏,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实验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开设等。实验室是大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科实验室也不例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营销专业实验室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校内实验课程、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企业顶岗实习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校内实验课程内容更多依据理论内容进行开设,缺乏与当前企业实际操作的衔接,实验课程设计脱离实际,在对本专业学生的调研中发现,89.3%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结合紧密,而仅有12.3%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程对顶岗实习有帮助。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在理论知识理解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与知识重组、再造过程,其在竞赛中的临场发挥更多依赖于平时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的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但当前实验课程条块分割,以课程为依据单项、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跨学科实验课程偏少,其对竞赛活动的帮助甚微,仅有9.8%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程对竞赛活动有帮助,竞赛活动更多依赖于专业教师与学生在竞赛准备过程中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积累与训练。由于实验课程工作情景再现能力差,工作岗位任务设定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从零开始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学习相关的业务流程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赛事被认为是精英活动,通过层层选拔能够真正入围接受赛前训练的仅是少数同学,对大部分同学地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
2.3.1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当前担任营销专业实验教学的老师都是该课程的理论课教师,理论课教师多是由高校到高校的学习经历,缺乏在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验,对相关专业实际操作流程经验不足。由于指导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缺陷,导致在实验教学中,仿真模拟程度不高,例如在保险营销实训课程中,只能凭空虚构企业和相关保险产品的营销流程,其间需处理的业务情况较简单,缺乏真实感,营销人员所用的文档资料都是教师根据网络信息设计制作,与现实企业的资料相差甚远。
2.3.2 实验教学资源有待优化
实验教学资源是学校用于维持实验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实验教学持续发展的所有资源,包括有形的硬件资源和无形的软件资源。当前我校营销专业实验室硬件设施问题主要在于计算机老化,维修频繁成本高,相关专业课程缺乏合适的软件以支撑仿真模拟情景学习,在软件资源上营销专业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风格、设计思路相近,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设计与真实工作状况相差甚远,验证性实验偏多,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实习基地建设还不成熟,实习合作企业较少;学生实习岗位的设定、指导内容更多依赖于企业现有的资源和对人员的需求;对带教老师、学生的考核机制等还不健全,导致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内容偏离实习大纲,存在实习岗位不对口现象。当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签订合作协议,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实习。但由于企业存在商业机密,学生实习时受限较多,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企业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对学生的指导较少,且学生在最后一年一般忙于找工作等原因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就必须从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内容的改革抓起。
实践教学应以实验教学为主体,以专业竞赛活动和顶岗实习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多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实验内容上应更注重综合性、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设置,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可将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赛事的经典作品引入课堂进行剖析,提高学生参赛意愿和信心,同时设计仿真实验,能够较真实地还原市场营销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关任务、流程,以利于学生提前接触工作情景,为将来学生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且需要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唯其如此才可能将实验课讲好。因此,一方面,应鼓励教师“多点执业”,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证书并到合作企业工作或调研,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丰富课堂的案例教学和实验仿真程度;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业务骨干定期到学校讲授实验课程,开办讲座,或与高校实验老师一起参与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工作。
3.3.2 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学校应加大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投入,按照实验需求提高电脑配置及所需器材,以满足学生实验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合作企业既有的实验平台,加强院系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利用合作企业的既有资源共建实验实训场地,例如与保险公司共建电话营销实践平台,与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共建营销策划实践平台;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实验内容,合作研发所需软件,不断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开展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3.3.3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积极联系与本专业相关企业,选择规模大、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合作单位,在签订协议时应将学生实习内容、实习岗位、代教老师选择标准等确定下来,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岗位。在实习时间选择上,可尝试集中实习与定期间隔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整合高校与合作企业的资源,鼓励企业在高校创建实训室,或者利用企业既有资源在企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学生的实验课程、学期末的集中实习或者假期的自主实习都可在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进行,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
[1] 傅怀梁.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河学刊,2013(11).
[2] 雷祺,何庆江.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策略探析——以九江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
[3] 周永莲,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2).
[4] 吕祥,周宝同,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高师理科学刊,2014(3).
F241
A
2096-0298(2018)01(a)-186-02
2016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443099);济宁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cx2015039)。
范素芳(1978-),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