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玉琴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防范农业自然风险、调节市场“菜篮子”供给、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日渐成为推动南平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南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生态环境好,发展设施农业大有作为。经过近几年的有力推进,南平市设施农业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是葡萄设施栽培快速推进。近几年,建阳、建瓯、松溪等县市区葡萄设施栽培发展规模、大棚档次提升速度加快;二是蔬菜大棚稳健发展。主要在延平、建瓯、武夷山等地,有育苗温棚、反季节控温大棚等;三是食用菌工厂化设施生产迅猛壮大。顺昌海鲜菇工厂化生产速度较快,形成生产、研发、包装、冷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链。“顺昌海鲜菇”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2016年12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依据品牌价值评价有关国家标准,经技术测算审定:地理标志产品“顺昌海鲜菇”品牌强度为514,品牌价值为3.63亿元。现顺昌海鲜菇产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70%~80%,已成为福建现代农业的特色产业。还有邵武的竹荪、黑木耳,松溪的杏鲍菇,建阳的茶树菇等设施农业规模也有长足发展。
闽北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从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来看,存在着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思想认识不足,发展热情不高。一是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同时也必然伴随高风险,对于并不富裕而缺乏冒险精神的农民来说,必然会对动辄上万元的投资心存顾虑;二是在设施农业棚体建设初期,面临着调地,水、电配套,棚体材料的采购等多种困难,导致农民产生了畏难心理;三是少数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对发展设施农业产生怀疑,也给周围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
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南平市设施农业发展缺乏规模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布局零乱,规模较小。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产品质量低,市场空间狭小,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和规模效益。把握市场规律不准确,更多的设施农户,无法做到高度重视市场导向,把握市场规律不准确,盲目发展产业品种,致使产品丰收无销路或销售价格低。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和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科技推广不普及,成果应用落实不到位。部分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并应用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能力较差,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技术、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生产者果蔬栽培管理技术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的福州、厦门、泉州设施农业发展相比,闽北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只是刚刚起步阶段,很多要素发展还不成熟。
资金投入不足,发展速度缓慢。设施农业的投入较高,而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积累的农业发展资金不足,上级给予的专项扶持资金又有限,没有贷款扶持仅仅依靠农户自筹难度很大。可以说,资金短缺、贷款难,已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抑制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设施农业在闽北发展步伐。
搞好规划,科学有序地做好土地流转。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引领全市设施农业生产向建设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变零星布局为成片建设,主管部门要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帮助农民解决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积极稳健地推进专业村镇的发展。鼓励农村两委、乡村能人带头搞设施农业,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广泛宣传动员,转变发展观念。发展设施农业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采取灵活方式引导农民观念转变。可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引导群众。还要从资金、技术上等多方面支持农民,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到设施农业建设中。
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部门配合、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组织成立产销合作组织、健全完善营销服务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加快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提高示范点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机械化设施应用水平和单位面积生产效益。鼓励金融机构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向农户或合作社发放大额贷款,并针对农民在从事设施农业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开展保险业务,为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树立品牌及龙头意识,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的同时,要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登记,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抢占市场。要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以优惠政策招商。继续执行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来闽北投资,如南平的润农生机农业、武夷山的永真农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综合招商和小分队招商、产业招商与专业园区招商,搭建有效招商平台。适时组织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借助外埠资金推动南平市设施农业发展。
加强技术服务,推广先进科学种植技术。通过现场观摩、现场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重点围绕品种、育苗、平衡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绿色洁净生产技术给农户进行现场培训。农技人员深入村组针对设施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技术服务方案,指导农户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手把手地培训,面对面地指导,使农户掌握技术要领,切实帮助农户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