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宏
前几天,社区内的刘大爷因病再次住进了医院。刘大爷的老伴和儿女们边侍奉边发愁:愁的不是刘大爷得的病,而是刘大爷的病因——刘大爷自打退休后经常和街坊邻居、家中亲人生“闲气”,隔三差五便因为生活中、家庭里的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而气得“吹胡子瞪眼”,寝食难安。时间一长,人便被“无名火”气倒了。
其实,气倒刘大爷的那些事情再平常不过了,说起来甚至有些摆不上“台面”:邻居老李骑车路过刘大爷家门口时,车轮轧进了路边的脏水沟里,脏水溅到了刘大爷家的大门墙上,刘大爷见状便气哼哼地找老李“理论”,非要问问老李“到底安的什么心”:孙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却没有评上班里的三好学生,刘大爷认为老师“有偏有向”,给孩子“穿小鞋”,便气哼哼地找到班主任要她给个“说法”:投递员小刘晚送了一个小时的报纸,刘大爷以“工作态度欠佳”为由,和小刘大吵了一架:儿子给刘大爷买了双棉鞋,到家一试,大了一些,刘大爷就骂儿子“不关心自己,忽视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伴参加老年秧歌队,刘大爷就说老伴“移情别恋了”……刘大爷就在这些生活琐事中吵来吵去、气来气去,捱过了烦躁的每一天。
在现实生活中,像刘大爷这样心胸狭窄,遇事看不开.斤斤计较的老年人,不乏其例。祖国医学认为,生气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极为有害——气是百病之源,老年人生气可导致伤脑、伤神、伤肤、伤内分泌、伤肺、伤肝、伤肾、伤胃等。专家指出,一个人生气若超过5分钟,血液就会变成紫色;生气会使血流变慢;生气易得肿瘤;生气能使动脉硬化,血管会变得狭窄,甚至破裂,造成脑溢血。
那么,如何才能熄灭老年人心头的“无名火”呢?
看开一点人到老年,已然阅尽人世沧桑,应该对世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老年人應该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学会接受暮年,承认“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不为“老之将至”而心生颓废,也不为“大行不远”而心生恐惧;始终保持一颗平淡之心,得之泰然,失之超然,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花红必有凋谢日,不为落英慨秋风;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姿势。既不“金金”计较,也不整天汲汲营营于蝇头小利,更不为秤头使金而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应知“家有黄金千万两,死后不带半文钱;家有房屋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的道理。
想开一点人到晚年,贵在安度;若想安度,必先豁达。这就需要老年人遇事想得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想开、想透、不生气”,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老年人具有博大的胸怀。有道是“老来胸襟装日月,但凭江山放肩头”,人到老年,阅事无数,胸襟应该宽阔,视野定然辽远,看人虑事、待人接物更该有“气度”和“风度”。肩卜能担事,心中装下事,眼里容下事;处理家事则奉行“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必求真,不多计较;置身世事则奉行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不得不失白超然;常念人之功,常谅人之短,常扬人之长。胸中有日月,白有清风来;开明对世事,烦恼坠尘埃。
放开一点人到老年,看过桃红柳绿,风清月白,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胸怀,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度,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尤其是晚辈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应该以“儿孙自有儿孙福”为宗旨,不必横加干涉,学会放手,让晚辈自己去闯、去做、去历练。晚辈们自有他们的处世方法和途径,老年人不必以“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为由,去限定晚辈的生活轨迹。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处世方式,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生活也在日新月异中焕发出新的风采。因此,老年人不妨在家里、社会上做一回“甩手掌柜”,“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那么,心头也就不会产生“无名之火”了。
走开一点遇到生气的事情或时候,老年人不妨暂时脱离生气的小环境,来个“情绪大转移”——到外面走一走,透透气,换换环境;或在含饴弄孙中体味快乐,或在钓鱼、摄影中感悟生活,或在绘画书法中领悟美感,或在游山玩水中陶冶情操。闲来垂钓碧溪卜^,不想逍遥也逍遥!通过转移注意力,缓冲个人情绪,进而舒展开心中的闷气。有时通过转移情绪,常常能起到“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清代东阁大学上阎敬铭写了一首著名的《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气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通俗易懂的诗句,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愿老年人常唱这首《不气歌》.在璀璨的夕阳里,胸襟开阔,海纳百川,遇气不气,乐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