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田
古城西面的江上,星星点点的吊脚楼矗立于湍流中,间或夹杂着一些装饰特别的小船。吊脚楼里,通常住的都是带家眷的渔民,拖儿带女的,他们的堂客却呆在停泊在水边的“花船”中。岸上的人,把花船上的女子唤作花娘。
水花娘的“花船”则选了偏僻的水湾处歇脚。也是奇怪,偌大一座城,却没有水氏人家。
民国十年,古城来了一支队伍,督军坐在枣红大马上,威风凛凛。忽一声鞭炮在马脚下炸响,马受惊吓,狂奔起来,巷子里看热闹的人,一个个张大了嘴,督军还未回过神来,那马早己奔出百米,眼见那畜牲将撞向一孩童时,倏忽,马便停在了原地。此时,那马的身边,多了一妙龄少女。那督军看得木呆呆的。少女只是莞尔一笑,轻轻地拍了拍马头,像是在对自家淘气的小狗抚慰。水花娘与督军的“恋情”,有许多版本,说书人还编了故事演绎。
水花娘的船,离城门约六、七里的脚程。二十多年来,水花娘的船依然孤寂地独处一隅。她的“花船”已如风中的“败絮”,显得凋零败落了。
水花娘模样俏自然不消说:杏眼,柳叶眉,鹅蛋脸,那张嘴儿,就够你看的,薄薄的嘴唇,像一弯月亮,闪亮润泽。又黑又粗的长辫子凹凸有致于胸前,煞是标致。古城的男人说,水花娘是尤物;女人说,水花娘是水妖。
水花娘平素喜欢着一件蓝色对襟碎布衫,也不施粉妆,却喜欢在胸前挂一朵花。桃花开的时候,别一枝小小的桃花,夏日,则是那种淡雅的栀子花。与那些花娘不同,没有人听说过,水花娘委身于哪位富家子弟。某日,开“红楼”的老板带来一众泼皮,想吃“豆腐”,在花船上点了迷魂散,待泼皮近前捆绑时,也没看清水花娘用的是何种招数,只三两下,便将那几个泼皮踢入江中,像王八羔子在水里吃烂泥。
水花娘人缘好。城里的三教九流,黄包车夫,教书先生等等都与她有来往,她呢,没事情的时候,便会上得岸来,有时候,会到山货店里买些坚果啦,核桃啦。有些开杂货铺的掌柜,除了会送些笤帚、毛巾之类的小东西外,还会将备好的水果罐头让她带回去品尝。水花娘当然会欣然收下,只是,银子是分文不少的。水花娘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城南水亭街上的那个西洋人办的教堂。教堂里的那个安德鲁牧师,也不避讳,说水花娘是罪孽深重,一辈子无法得到上帝的宽恕。倒是那些市井俗人,说,一个女人,不靠卖身,实属难得。空闲的时候,太阳落了山,有些人,会结伴出城,去水花娘的船上坐坐,听她唱个曲儿。她画画儿,总是避开众人。兴致好时,也会将画的梅花啊,雪松啊,送大家一两幅。城里的丹青高手看了,说水花娘的画,取法八大,却自成一派,古城三百年之未见。夸张是夸张了,可是,画有气象,有节气,是真的。听曲儿、看画儿的人,下回再去的时候,篮子里便多了一些自家酿的米酒、腌制的雪里蕻、刚出锅的蘑菇炖母鸡。也有些年轻后生,迷恋水花娘绵密流盼的唱腔和吸引人眼球的身子,整日恍惚地围着水花娘的花船转悠。
当地人喜欢听婺剧,而水花娘常常唱的是京剧《四郎探母》、《岳母刺字》,配以月琴弹拨,真是悲悲戚戚,苍凉凄楚,连汩汩流淌的江水也不忍卒听!
民国三十年,日本人一夜间把吊脚楼统统给烧了。
水花娘的花船,不知何故,却安然无恙,依旧泊在原处,大家就揣度:水花娘卖身求生,依附于那个叫岛崎尾三的日本联队长。有传言说,看到那个叫岛崎的肥猪,常常光顾水花娘的花船。后来,城里的人们再也没见着水花娘入城。只是,有消息不断传来,说水花娘整日痴痴呆呆的,对着江水边唱边哭,披散着头发,面如枯木。更有谣传,说那个小鬼子岛崎,对水花娘动了情,还要把水花娘送到他的家鄉东瀛去。城里人闻之,无不切齿怨怼!有人放出话来,有朝一日,当取其首级祭奠那些亡灵。
某日,水亭门外,摆起了擂台,岛崎与水花娘相对而坐。围观的人屏息而立,面容凝重,江水也静静的。玄白阵形如长龙,如迷宫。只见岛崎不停地摇着“王星记”檀香扇,汗珠啪嗒啪嗒地落下,而水花娘,却面露寒霜,素手轻拈一方白素绢,落子,也如蜻蜓点水一般。有明白人,看出这是一场生死之战。直到太阳把江水染红,那个叫岛崎的忽然站了起来,弯下腰,嘴里咕噜咕噜的几下,大家才吐了一口长气。关于这次围棋大战,县志上有过记载,只是那以后,古城再没人见过水花娘了。
奶奶临死前,把孩子们叫到床前,问,民国三十一年,古城发生的日本汽艇爆炸案件,你们听说过吗?奶奶话未说完便咽气了。后来,我查阅了无数档案,想把当年那个水花娘与奶奶联系起来。
选自《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