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舞龙文化特色及价值研究
——基于文化自信的理性思考

2018-07-14 01:25杨桂其史传华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龙舞龙狮舞龙

杨桂其,王 涛,刘 营,史传华

(南通理工学院基础教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1 龙文化与舞龙文化的渊源及内涵辨析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精髓,更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经典。龙行天下,驰骋疆野;平九州,越云霄;不论是白虎奔腾、朱雀扑翅,还是玄武蜿蜒,都不及苍龙摆尾那般气势恢宏。在中国,龙经历了4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因此形成了丰富、厚重的龙文化,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3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总之,龙是吉祥如意、天人合一、一切美好的象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甚至称之为龙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龙的地位相当特别,龙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飞之形也造就了龙的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渐渐地舞龙成为一项集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于一身的传统体育运动。除了行雨、祈雨之外还包含了人民许多美好的愿望,舞龙寓意团结奋进、象征增光添彩、恩泽荫庇、接福纳祥、风调雨顺等。舞龙并非是单单的一条长龙,而是一个民族活跃的象征,它突显出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预示着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舞龙并非是人、杆、龙的简单组合,在其中蕴涵着深层次的民族体育精神、道家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及民族的凝聚力量。

2 南通市舞龙项目特色及价值

2.1 南通市舞龙项目特色

南通市最具特色的要数海安县新丰村丁家龙,也称为罗汉龙,是祖居于海安县城北郊的一个自然村落唐家池丁姓人的祖传龙舞,历史悠久、阵图独特,与苍龙舞一起成为中国龙舞之一绝的海安龙舞。简介:罗汉龙使用的龙具富有中国南方龙舞的典型特征,为竹篾扎制而成的布龙。龙身直径30~40cm,龙头至第一节把子的距离为250cm,其余每节的间距为220cm,全长24m左右。由引龙人、龙头、龙尾和9个把子参加表演,另有架子8人参与叠罗汉,在形势上是非常壮观的,可以用银鬓玉角来恰如其分地描述。除了形势上的壮观,还体现在阵图变化、动作套路上,作为南方的龙舞,自然也具备南方龙舞的特点,就是钻、缠、跳、翻、绕、滚、腾,此外其神奇之处还体现在一个“叠”字,把并无生命的龙具,通过特定的表现形式,赋予生命与神奇。

起源传说:丁家龙,也称为罗汉龙,是因为在舞龙的过程中,体现着叠罗汉的绝活。对此,丁家龙的传承人丁成宏、丁成荣还对其来历述说着神奇: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初秋,海安县唐家池一连7天大雨倾盆、泛滥成河、稻禾被淹、农家积水,而周边却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为此,迷信的老人们便到龙王庙去祈福,祈求洪水退去、减少群众的灾难。祈福不到一个小时,一条小白龙便降临到唐家池,盘坐于唐家池的池塘之中,形同一座宝塔,天放晴、洪水退去。而后,农民们忽地丰收,为了表达对小白龙的感谢,舞龙庆祝,舞龙的姿态就模仿小白龙盘坐于唐家池池塘之中的神态,因而在造型上也就形成了堆宝塔、叠罗汉,在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其造型、色彩、规格始终保持着。

表现形式:丁家龙在外形上酷似盘坐的小白龙,最初是在庆祝上海解放一周年,由丁家人凑份子自己扎出一条小白布龙,参加庆祝游行活动。在舞龙的过程中,以叠罗汉的特色形式赢得了观众,并得到了陈毅市长的接见。为罗汉龙及民间舞龙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后来在海安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经过精心改造、发展创新,在1987年江苏省首届音乐舞蹈节上博得阵阵掌声,以独特的表演形式,独占鳌头。而后,又在唐家池与苍龙舞一起被誉为海安龙舞,成为南通市舞龙一绝,并在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捧回了特别金奖。

2.2 南通市舞龙项目的实践价值

2.2.1 推动南通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自信的建立源自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及文化自信时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南通市舞龙运动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化精品的创作也必须以人为核心,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因而,在道具造型、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等方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清新、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服务于人民的能力,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能提高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舞龙运动的发展,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服饰制作、龙具制作、舞龙文化艺术节、舞龙协会等。因此,应打造舞龙特色品牌,将南通舞龙文化推广出去。

2.2.2 彰显南通市浓厚的文化底蕴海安龙舞,被誉为南通市龙文化的精品,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过年过节愉悦身心、庆祝丰收、恭贺婚嫁的地方习俗,在其产生和长期的传承、发展、嬗变过程中,凝聚了南通文化的精髓,具有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丁家龙、手龙舞、人龙舞、扁担舞、板凳龙、独脚龙等的制作工艺及其舞龙动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以动作形态的灵活多样和阵图变化丰富多彩吸引人,在南方龙舞中独树一帜,与海安花鼓一样,已成为南通市、海安县经贸洽谈会开幕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保留节目,是展示海安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张精美名片。同时,舞龙运动又是一项集体配合性项目,需要两人甚至是多人的参与,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队友们齐心协力把龙的神态呈现出来,从而舞出龙腾虎跃的效果,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和谐的生动体现。

3 南通市舞龙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3.1 南通市舞龙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3.1.1 舞龙运动及龙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舞龙运动的发展及其壮大,得益于媒介的推广和宣传。民间游艺活动的传授一般都是依靠人们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南通市舞龙运动也是如此。在当代社会,媒介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对舞龙这古老的民间游戏活动报道很少有兴趣,仅有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因而对其的报道也仅是渲染节日气氛的一个点缀,对舞龙运动做专门报道的宣传少之又少。另外,舞龙运动的发展在南通市一些地区仅限于渲染节日气氛的民俗艺术形式,而对龙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研究不够深入,通俗地讲,许多民众只是玩玩而已,至于其深层次的意义则早已抛之。

3.1.2 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待发展壮大从湖南师大体育学院1998年创建我国首支高校舞龙队至今,目前我国已有 100 多所高校成立了龙狮队。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体育教育各环节,江苏省积极响应教育部“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的号召,2017年省教育厅办公室出台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龙狮项目社会指导员培训》的通知,分别在江苏省12个市开展中小学生龙狮项目社会指导员培训。南通舞龙发展相对落后,2003年南通大学成立龙狮队,先后参加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也参加南通市濠河之滨,社区社会实践等公益性的活动,为南通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不幸的是自2007年以后南通大学龙狮队就彻底解散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南通一共有2家舞龙队,一家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海安新丰村丁家龙;另外一家是南通理工学院舞龙队。

3.2 促进南通市舞龙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3.2.1 加强南通舞龙文化宣传,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要想把舞龙产业做好,必须加强舞龙文化宣传,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1)必须充分利用媒体的推广宣传这一手段,使媒介与舞龙“联姻”,通过媒介的宣传,使更多的群众了解舞龙、参与到舞龙运动中来,促进舞龙产业的发展。(2)建议组建南通市龙狮运动协会,开展龙狮运动比赛。在江苏省社体中心、省龙狮运动协会及南通市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组建市级龙狮运动协会,成立多支龙狮队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舞龙比赛。近2年江苏省龙狮发展迅速,多次举办多项高规格、高水平舞龙舞狮比赛,如2017年9月江都国际龙狮邀请赛;2017年11月第10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暨江苏省舞龙舞狮比赛;2018年3月长三角地区龙狮精英赛,2018年7月省第19届运动会高校部舞龙舞狮比赛等,以达到宣传舞龙文化的目的。

3.2.2 发挥高校在南通舞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作用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应立足于高校,在高校培养一批舞龙骨干,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社区联姻等方式,丰富南通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1)在高校舞龙队的建设和发展中,给予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并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力;(2)加强高校舞龙舞狮人才的培养,聘请专业的教师给予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扩大龙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力度;(3)对学生的课程做一些调整,进而方便舞龙队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加开一些舞龙运动的选修课,让学生对舞龙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4)加强与企业、社区的文化交流与联系,借助于民俗活动等推广和发展舞龙运动,让高校成为传播与发展南通舞龙文化的重要阵地。

3.2.3 打造南通市舞龙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舞龙运动对地区特色旅游品牌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坚持政府引导,广泛收集南通市民间游艺精品的相关资料,建立民间游艺活动陈列馆,扩大旅游开发,把南通市文化游艺活动与旅游有机结合,打造舞龙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例如,南通市可以打造一支宣传狼山旅游景点的特色舞龙队伍,充分发挥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整合舞龙产业良性发展的路子,构建现代舞龙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南通舞龙运动及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龙舞龙狮舞龙
城步吊龙舞流变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学生龙狮社团协同发展探究
舞龙
“民间杂耍”舞出大名堂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儿童龙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舞龙舞狮进校园
中国龙狮运动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