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此间,该如何进一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担任国有企业领导人18年,历任上市公司浦东建设董事长、张江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金圆桌奖”企业家精神奖得主葛培健表示,要让企业家专业、敬业、继业。
《董事会》: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去年以来,高层对企业家空前重视,你怎么看待?
葛培健:国有企业家这个曾经被忽视的群体,如今被正名。我曾任职国企领导人18年。其实,国有企业家历来不缺。现在强调国有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长期以来企业家精神有着“国退民进”的趋势,这不利于国企的改革发展;二是,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企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需要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带动整个社会干事创业的氛围。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国企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核心是拥有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兴企有为的领军人才。
《董事会》:长期任职企业领导人,你怎样理解企业家精神?
葛培健:企业家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及以上事业的人。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企业家精神应该是一种群体的代名词,即“专业、敬业、继业”。所谓“专业”,就是要有创新的专注意志、专业的业务素质、经营的专业品质。所谓“敬业”,就是要有“以企为家”的情怀。企业家能否把企业当成“事业”乃至“家业”,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点在国企很敏感。所谓“继业”,就是要具有传承弘扬、永续发展的意识。
《董事会》:关于做到“专业”“敬业”“继业”,你的建议是?
葛培健:术业有专攻。缺乏专注、专业,企业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专业”,意味着企业家必须打铁自身硬。其中,“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是检验一个国企领导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是国有企业家有别于民营企业家的重要标志。
确保“敬业”、“以企为家”,需要通过事业合伙制的激励机制,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这包括员工持股、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使企业家和企业形成深度的事业、利益、命运共同体,一些民企比如华为、碧桂园、恒大已做了很好的实践,而这对国企来说长期是短板。很多国企领导为何不能像民企老板一样“守身如玉”?关键就在于其个人价值实现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成正比。要让国企领导人不要感觉仅仅是在为企业打工,而是同时为自己创造价值。
《董事会》:相比专业、敬业、继业对国企来说应该特别难?
葛培健:国有企业家的“继业”特别需要制度保障。我有几个建议。
政企不分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机制性缺陷,深化改革、弘扬国有企业家精神,一定要理顺政企关系,改变行政化安排企业领导人的做法,通过市场竞争性选择,重点培育企业子弟兵,从而培育出一代代优秀的企业家,同时切断企业领导人的当官梦。这样企业家们才能专注市场谋发展,才能逐步建立一个清爽的政企关系。如果企业领导人以“政治前途”为前进目标,企业经营是仕途的跳板,这是有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也不利于弘扬企业家精神。
确实让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来干企业,让干得好的人以企业为家,不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是说,要加强国企的领军人物和核心团队的制度化建设,要保持国企经营团队,特别是高管中层团队的相对稳定,要把体制机制改革落到实处。长期以来,不少国企领导人是上任时雄心勃勃、去时壮志未酬。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是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的最大问题是对人才的视而不见和激励机制的失灵。我认为,引发国企人才流失的最主要根源是“未能建立与市场相匹配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要建立并落实包容性容错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明知故犯区分开来,把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和明知故犯、有法不依的区分开来,把推进改革的无意过失和以权谋私区分开来,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和鼓励创新,激发创业活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要真正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所提出的,“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等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这样才能让国企领导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相应的,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比如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立,一定要建立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化选择的权力。
《董事会》:关于弘扬国有企业家精神,你有何期待?
葛培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国有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一定能为国企的改革发展带来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是“官本位”;在新时代,弘扬企業家精神特别是国有企业家精神,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