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霞
粮食问题一直占据农业的核心地位,中国的粮食安全仍然是重大安全战略问题。保证粮食品种结构、品质安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重点将从粮食价格支持,转向生产者支持和农业综合服务支持。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1.2万亿斤、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了66%”韩长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乡村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
一、关于“粮食安全”内涵的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粮食安全最主要的内涵是“粮食自给”。《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提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粮食自给率需维持在95%以上。之后,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农产品(12.34 -0.72%,买入)成本激增,导致粮食进口量(主要是大豆)激增。无论如何计算,95%的粮食自给率的目标实际上已经不可逆转地被突破了。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粮食总产量从4亿吨,越过5亿吨,2013年突破了6亿吨。与此同时,供需缺口也在加大,以大豆、玉米为主要品种的进口粮大增,到2015年,粮食净进口量达到2.2亿吨。而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国内粮食库存量也同时激增。据有关部门透露,中国目前的粮食库存已经超过了3亿吨,库存消费比高达45%,远远高出国际通行的20%左右的库存消费安全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从国际战略安全角度,通常认为中国的库存消费安全线在25%左右比较合适)。供需缺口加大和粮食生产过剩并存,这种悖论的深层次原因是粮食生产结构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市场需要的粮食品种供给不足,而市场不需要的粮食还在拼命生产。这说明已经不能再简单地用“粮食生产总量自给”的概念,来审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了。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粮食安全战略上的重大转变是:“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这就是说,其表现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是在“量”上(今年结束粮食产量12年连增的态势已成定局),而且在“質”上,特别是农产品产出结构上,保证粮食品种结构、品质安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这也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农产品结构调整总思路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到玉米,中央去年采取政策主要包括:①临储政策退出,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模式;②区域调整政策,引导“镰刀弯地区”农户退出玉米种植。以上两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磅政策,去年上半年才推出,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这两项政策造成影响最大的粮食种植大户,特别是在广袤的“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大户不种玉米,转种其他国家鼓励种植的作物,谁能保证他们不亏本。从媒体的有关报道来看,去年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此,如何在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保证种植大户的收入不下降,是本轮农产品结构调整的难点。
2018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重点将从价格支持,转向生产者支持和农业综合服务支持,从以“黄箱”政策为主,转向以“绿箱”政策为主。通过农业支持政策的改革,以渡过农产品结构调整的难关,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实现。
(作者单位: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