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金普新区共有10个涉农街道、110个村、16个社区,农业人口36万人,农村面积为1237.8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区耕地面积58.5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0.09万亩。
十二五期间,金普新区确定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明确都市现代农业“保供应、拓功能、促增收”三大发展任务,成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发展转型。
金普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果、水产、蔬菜、畜牧和花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开展“菜篮子”、“果篮子”和“奶罐子”基地建设。截至2015年底,在蔬菜产业上,全区拥有8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蔬菜播种面积7.5万亩,蔬菜总产量39.9万吨;在水果产业上,创建农业部标准果园2个。全区水果种植面积 10.3万亩,产量10万吨;在花卉产业上,花卉栽植面积1.2万亩,以设施生产高档花卉为主;在畜牧产业上,向标准化饲养场发展。全区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37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场1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到85%以上;在水产产业上,全区海水养殖面积40万亩。
农业与第二产业相结合,向第三产业延伸。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及物流产业发展,全区农业加工产业产值达56.2亿元。二是充分利用新区大樱桃、草莓、蓝莓以及高档蔬菜等资源,大力发展以水果、蔬菜采摘、农村生活体验、农业景观观赏等都市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实现年社会价值约14亿元。三是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民的产业化模式。
新区现有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3个市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科技园区示范区为主体,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项目承接平台,引进高科技农业产业,加快农业设施的升级改造和精品果园的建设。
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孵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公司等入驻,发展科技籽种产业,结合农村科技下乡“百千万”活动,建立一支由农村技术员、农村护林员、农村防疫员、农村水利管理员以及农村信息员等500余人的基层服务队伍,初步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全区建立21个监测站点,形成区检测中心、街道检测站、基地检测点三级检测体系,做到了快速检测与定向检测相结合,年均检测果菜样品5000余个,合格率在99.6%以上;强化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畜禽免疫率达100%。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100%,耳标佩戴率、消毒面也都达到了100%。
金普新区要围绕“保障城市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集群发展。以东部区为主的设施农业聚集区,以西部为中心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提升老果菜基地的生产水平。以炮台街道为中心的畜牧养殖发展区和以登沙河、三十里堡为中心的奶牛产业聚集区。
一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水果精深加工、粮油精深加工。二是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新农庄、农家乐(渔家乐)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化生产为推动力,构建 “三品一标”、省市著名商标和国家专利产品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四是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推进农产品冷链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的经营模式。二是加快新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的经营主体地位,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一是鼓励现代生产要素和国内外社会资本进入新区农业发展领域,促进国内外高端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二是开展三农基础信息云平台和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农村信息与城市信息对接、农业信息与市场信息对称。三是依托农业科技生态园区建设,打造东北农业科技孵化、示范辐射和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化示范基地。四是加大智能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一是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二是建立较为全面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监测手段和能力,确保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