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国丰
未来这样的调价还将不断发生,亚洲消费国应该在今后的价格调整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沙特阿美公司宣布将5月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OSP)上调0.1美元/桶,这是2014年下半年油价下跌以来价格达到最高的阶段。笔者认为,沙特这次提高售价并非对亚洲的某一国或某些国家“薅羊毛”,从其动因来看是针对整个亚洲市场,但也会对我国产生影响,最直接的便是增加了原油进口的费用。由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增强三方面的应对能力。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之一,根据《BP能源统计2017》的数据,沙特2016年共出口原油3.75亿桶,其中的三分之二约2.5亿桶出口到了亚洲市场,占据该区约三分之一的原油进口市场份额,中国、印度和日本是沙特原油最大的三个亚洲买家,约占其对亚洲出口总量的60%。由于沙特原油官方售价的计算方式相对固定,所以沙特与亚洲地区主要炼油与贸易商之间在原油官方售价(OSP)上一直有比较好的默契。该国此次反其道而行之,上调轻质油售价,下调其他品种原油售价。笔者认为,沙特这次提高售价目前来看有两方面的意图。
一是测试亚洲市场对“高油价”的接受程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析,沙特2017年的财政收支平衡油价为83美元/桶,预计2017年为85~87美元/桶,因此只有当油价回升到80美元/桶以上时沙特才能基本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这与彭博社此前报道的沙特希望油价回到80美元/桶不谋而合。经过三年多的低油价,整个能源行业可以用“物是人非”来形容,80美元/桶的油价还能被卖家接受吗,油价过早的回升到相对高位会不会加快能源消费国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进程?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减产保价行动敲定前得出明确的结论。由于沙特在亚洲市场拥有控制权,而且该区长期处于原油供不应求状态呈现一定的溢价。鉴于亚洲正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新来源,选择在自己掌握主动权且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进行“消费者耐受测试”对于沙特更有利。
二是确定美国轻质原油在亚洲市场的竞争能力。在2015年底取消原油出口禁令后,得益于页岩油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原油和油品出口量持续增长。美国能源信息署2017年10月底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美国的原油和油品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原油出口量同比增加30万桶/日,至78.4万桶/日,出口目的地由2016年上半年的19个增至27个。统计数据显示,亚洲正成为美国原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BP、壳牌等大型油公司以及摩科瑞等原油贸易商,在2017年上半年均大幅增加了向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页岩油出口量。未来美国轻质页岩油很可能成为沙特在亚洲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沙特此次提高对亚洲地区的原油售价,很可能是希望借机看亚洲买家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美国页岩油来代替沙特的轻质原油。
沙特是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之一,在亚洲原油市场的价格调整虽然并非针对我国,但会对我国产生影响。由此,我国应增强三方面的应对能力。
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和日本三国虽然原油进口量巨大,但到目前为止也未能真正的在原油定价方面体现自身利益,一直以来只能被动接受沙特等中东石油出口国的价格调整和具有亚洲特色的石油溢价。这种“欺负”最大买家的原油贸易模式,引起了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的不满。在本次沙特出人意料的调高亚洲原油售价后不久,中国和印度先后给予了强硬回击。中石化计划大幅减少沙特原油进口量,印度则明确表示将与中方合作,利用双方的消费市场增加对亚洲原油定价的话语权,同时希望能联合日本和韩国寻求建立亚洲地区合理的原油定价机制。虽然我国的原油期货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就整个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而言,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影响力尚无法单独在原油定价中得到体现,因此借此机会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联系,共同寻求符合多方利益的、亚洲特色原油定价体系值得一试。
纵观美国的油气供需演化发现,其对石油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两大途径实现的,一个是石油美元,另一个是自身供应能力的增强。这应该是我国增强原油定价影响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就第一个石油美元而言,我国目前与美国在经济规模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总体经济质量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系统中的影响力无法与美元抗衡。因此,通过货币系统增强对原油定价的影响对我国而言还行不通,增强自给能力则是可以通过内部挖潜实现的。美国近年来能源自给,尤其是油气自给程度的提高得益于页岩革命,而我国目前已经在页岩气方面有所突破。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的成功开发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页岩油方面,受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性影响,开发还面临诸多挑战,尚未有比较成熟的规模开发。但我国的稠油和油页岩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开发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前列,可以借此进一步挖掘稠油和油页岩的潜力,达到提高油气自给程度,增强国际定价话语权的目的。
●三年多低油价,能源行业已经物是人非,沙特急于调高油价来测试市场接受程度。 供图/视觉中国
从资源条件和长期发展来看,我国无法实现能源尤其是油气完全自给,进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深挖国内潜力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油价波动影响,就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结构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仍面临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东地区在我国原油进口中仍是一家独大。截至2016年底,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油来自中东地区。该区的资源国均是欧佩克成员国且深受沙特影响,因此我国当前的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仍受沙特掣肘。二是石油进口来源国不稳定性较大。中东和俄罗斯与中亚,占了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一半,而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地缘事件频发,不利于石油的稳定供应。从这一方面来看,我国石油进口渠道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三是石油进口储备不够灵活。虽然我国已经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但从当前的进口情况来看仅是能保障国内需求,进口合同(或协议)量并未留出足够的余量,进口来源不够灵活是导致只能被动接受资源国调价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在今后的石油进口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即通过增加进口量的弹性实现石油进口中的避高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