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约改镇兽医站,青海曲麻莱 815500)
传统牦牛养殖,以天然放牧为主,这种养殖模式出栏时间长,身体状况与牧草供给密切相关。哺乳期的母牦牛,其间营养跟不上,分泌乳汁质量差,将严重影响犊牛营养需求,而导致犊牛长势迟缓,增加牦牛的死淘率。由此可见,传统养殖模式,不能满足提高牦犊牛成活率的技术要求。为此,有必要改革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思路。
有关资料显示,20 世纪 80 年代后,牦牛的体质量逐年下降,特别是母牦牛体质量低,产奶量少,繁殖成活率低。这些与传统的饲养方式有很大关系。首先,传统饲养方式对草原依赖性大,随着草原退化与沙化,草地长期超负荷工作,牦牛生活质量降低,遇到低温还会出现死亡,严重制约牦牛的生长。其次,如今牦牛品种不断减少,近亲繁殖不规范,使得牦牛生产性能方面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迹象。最后,没有遮风挡雨的基础设施,仍采用无棚圈养方式,一旦遇到恶劣环境,将会增加牦牛死亡率。牦牛的质量,尤其母牦牛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后代犊牛的质量与成活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必须从犊牛抓起,提高牦牛犊牛成活率。
按照“优生优育”的观念,公牦牛、母牦牛的身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繁育质量。这样长时间的封闭育种,近亲繁殖没有好的遗传基因,将影响牦牛的生产性能,降低出生犊牛的质量。此外,育种前母牛的营养状况差,体质状况跟不上,同样不利于下一代的生长。
妊娠期母牦牛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体内胎儿的长势。处于此期的犊牦牛,需要大量的营养满足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妊娠后期的2个月时间内,母牦牛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后恢复与繁种问题,特别是还关系犊牛的身体发育情况及出生后成活率问题,营养不够,将导致犊牛发育迟缓,免疫力低,易出疾病发病率高。
母牦牛产后的营养补给,特别的重要和关键。犊牛出生后,在前期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母牛的照顾,更离不开母乳的营养补给。一定程度上来讲,母乳的质量、母乳的多少,都将关系到犊牛的健康成长。新生犊牛易发病与母乳质量不高,同样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犊牛舍生活环境差,养殖条件不卫生,同时导致此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总而言之,产后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将影响到犊牛的成活率。
做好育种选育工作,有利于提升犊牛产后成活率。就此,应摒弃近亲交配的恶习,用不同地区品种繁育,靠着优良的基因素质,能大大提升犊牛身体素质。同时,还能保存良种基因,有利于牦牛繁育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重视育种前营养补给,确保牦牛饮食合理,适量增加营养配餐,增强牦牛产前素质。尤其注意提升牦牛体重,满足妊娠期犊牛营养补给,增强犊牛免疫力,降低感染各类疾病的可能。
妊娠后期的母牦牛,腹中胎儿长势较猛,对母牛机体营养损耗较大。此期母牦牛的饲喂管理水平好坏,影响到母牦牛的营养状况、泌乳质量,进而威胁到犊牦牛能否健康的生长发育。相关资料证实:处于妊娠后期的母牦牛,适量补充浓缩饲料,有利于提升犊牛初重,提升母牦牛的发情率。尤其,补充燕麦秸秆、打麦秸秆等,效果更明显些。由此,母牦牛妊娠期营养补给很重要和关键。尤其进入妊娠期的后两个月,注意改善母牦牛的饲喂管理水平,酌情增加精料的补充,提升饲喂日粮中免疫球蛋白的质量。而且,此时减轻母牦牛劳役强度,避免流产、早产、死胎等症状的出现。
母牦牛的产后护理,关系到各个环节,有:营养补给、断奶期管理、疾病预防等德国。
母牦牛营养补给,根据产后泌乳需要,应适量补充增强免疫力食物,提升初乳营养水平。初乳营养价值高,犊牛吃食后,有利于自身发育。同时,刚出生的犊牛,自身肠胃系统不完善,肠胃抗细菌能力有限。初乳吮吸后,进入犊牛肠胃,在肠胃壁形成有效的保护膜,抵御细菌的内侵。此外,初乳中还含有与犊牛血液成分相近的营养物质,吃足初乳能大大增加血浆中蛋白数量,降低犊牛的致死率。为此,犊牛出生后1h内,务必及时补喂初乳。
断奶期方面,建议实施早期断奶,早期断奶好处多,首先,利于异地育肥,降低成本;其次,利于母牦牛快速进入育种期,提高繁殖率;再次,利于牦牛犊牛消化系统早发育,提升犊牛生长潜能,促进犊牛快速发育;最后,利于草场的恢复。疾病预防方面,应做好对新生犊牛易发疾病的预防。例如,应激性腹泻,这种疾病是由于犊牛免疫力低下,抗应激性差导致的,应保证良好水质,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