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及生理分析音乐治疗中的音乐体验

2018-07-13 08:50中南民族大学43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脑电波治疗师生理

(中南民族大学 430000)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现代医学观念认为,通过调节病人心理、情绪,不仅能推动心理疾病的恢复,也能对人的生理疾病防治起到作用。音乐治疗强调治疗个体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体验,由于音乐能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相互作用,他通过声波刺激大脑皮层能改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调节情绪、放松身心、诱发睡眠以及舒缓疼痛方面都十分有效。

一、音乐体验的解读

在了解音乐体验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音乐的本质。从物理角度来理解,音乐是乐音的时间组织活动;从人文情感角度来看,音乐是人类为表达内心情感、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一种精神文化载体。人类创作音乐、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出发点都是情感,当人聆听音乐之后产生各种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都是因为人本身有悲伤或者欢乐的经历。而在聆听音乐时触发了个体对这种经历的回忆,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所以音乐的本质决定了体验是了解音乐的根本途径,音乐体验的本质是人在音乐活动中投入情感。

音乐体验活动即移情能同时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首先体现在音乐的声波振动、频率和节奏能产生一种物理能量,适当引起人生理上的和谐共振,从而让人的呼吸、心率、血液流量都产生反应,达到内部脏器和身体机能的稳定和谐,减少紧张焦虑。其次,舒缓型、激越型的音乐可以对有不同心理需求的人产生奇特的效果,让患者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得到明显的宣泄和释放,从而让不稳定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借助人和音乐在心灵上的共鸣保持平静。最后,特定的音乐类型能刺激人体内的内啡肽分泌,起到缓解紧张、舒缓身心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治疗个体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内外和谐,而这个概念并非仅仅是哲学或者美学概念,而是人在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感受,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投射到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即共情,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二、音频波段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脑电波有不同种类,与之相应的是不同种类有不同的频率或振幅,也对应着人体不同的生理或者心理状态。根据相关医学实验和监测,人脑在正常状态下脑波的基本节律是平静舒缓的,这时脑电波是α波,也称做灵感波。而当人处在紧张、亢奋和激动的状态时,对应的脑电波是β波,频率范围为14~30hz,而α波的最高频率为13hz,最低频率为8hz,低于8hz的有θ波(4~7hz),这种脑电波也称作抑郁波,对应的人体心理状态是悲伤忧郁或者沉浸于挫败感无法自拔,从生理上来说,当人出现这种脑电波时,生理状态为介于沉睡和清醒之间,精神疾病患者或抑郁症病人经常出现这种脑电波。而0~3hz的脑电波为δ波,是人在婴幼儿时期,智力不健全时出现的脑波,成年人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也会出现这种波段。

综合脑电波和其对应的生理、心理状态,我们能发现音乐波段对脑电波的影响。从生理学上讲,人脑的高级功能即人的大脑皮层有生物电现象,因此会出现节律性的持续性的电位变化。而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波段能调节人脑电波的振幅,从而调动和其相应的生理、心理状态。因此,在音乐治疗中我们往往运用舒缓的音乐来治疗人的睡眠障碍,其原理就是依靠音乐的波段和人体脑电波产生共振现象,帮助人脑电波振幅放缓,从而让人身心松弛下来,进入到睡眠状态中。

除此外,音乐体验还具有强烈的理疗作用。对于普通人来说,聆听压抑悲伤的音乐,容易触发人的相同感受或者给人带来难以适应的心理感受,进而激发θ波、β波甚至是δ波,但是当对同样的人播放他最能接受欣赏的音乐时,能有效平复此人的紧张焦虑和忧郁,此时α波得到强化,而θ波、β波和δ波则相应地弱了下来。因此我们也会利用音乐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原理来调节治疗个体的心理生理状态,让治疗个体的心理生理压力通过音乐有一个适当的宣泄渠道。

三、音乐疗法释放身心压力,调节生理和心理状态

这种音乐疗法又称作音乐放松减压法,通常有两个步骤进行。

(一)身体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呼吸

在接受这种疗法之前,病患先要放松身体,进行平稳呼吸的训练。首先可以在一个相对舒缓的音乐氛围下,让病患开口做简单轻松的交流,也可以引导病患在音乐的引导下调整呼吸节奏,病患可以听从治疗师手打节拍的指挥先放慢呼吸,继而通过加快拍子对呼吸加速,进而使呼吸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节奏。

这种放松减压法不等同于简单的音乐聆听,而是人在音乐氛围下的一种意识转换,是人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的自由状态发挥,这个状态下人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会慢慢消除,生理和心理会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

这种音乐放松法在放松人心理的同时也能给生理带来一定的变化,众所周知,人在紧张焦虑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升,甚至会出现气息紊乱,呼吸不畅的现象。而人在十分平静放松的状态下,会出现血压降低,心跳平稳、肾上腺素降低、内啡肽分泌增多的现象,由此人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体内产生和谐的物理振动,脏器、血液和骨骼所承受的压力也在减少。

基于此,这种音乐放松法常用来治疗处在边缘状态下的心理疾病患者,通过放松让患者自由展开想象,进而体验到生理的舒适,产生生命美好的感觉,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改变脑电波,解决睡眠障碍 ,激发身体潜能。

(二)身体的宣泄和心理的释放——想象

想象是人体验音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人在聆听音乐时,借助当前的音乐映像,回忆和音乐映像相关联的片段,进而创造出新的音乐或者映像。这种音乐疗法是患者在为其特殊编制的音乐中展开想象,通过听觉引发视觉联想,过程通常伴随患者激烈的情绪反应,它往往和患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有关。

第一种是引导想象,即音乐治疗师全程把控着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进程和方向。首先是治疗个体的实际状况选择或者编制音乐,治疗师可以根据对患者的了解为其选择合适的音乐或者通过特定的编制音乐让患者聆听,而治疗者跟随治疗师的引导想象不同情境,增加认识自我的力量,增强承受痛苦的能力从而达到减压的效果。

第二种是非引导想象,和引导想象相反,它指的是治疗师将想象的权利、活动和过程全部交给治疗对象,让他们通过音乐自由回忆,进而设定情境展开想象。在这种疗法中,治疗师通常只对选择音乐进行控制,即音乐治疗师选择特定的音乐来约束或者限制治疗对象的想象,例如选择旋律明快、优美的乐曲,控制治疗对象不会陷入悲伤忧郁的想象中,而在明快抒情的音乐中进行心理宣泄。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人的想象活动并非无意义,无目的的,而是人在潜意识下的心理活动,是人内心深处情感世界的反射。因此无论是引导想象还是非引导想象,都是让治疗对象在想象的世界里获得自由;或是这些实际的音响及音乐,刺激那些整日沉溺虚幻世界的个体带入现实,从而触发他们内心深处积极健康的某种因素,再结合这种因素对患者进行引导或者治疗,寻找心理疾病的“病灶”。

四、结语

音乐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传统认知里,我们更加侧重他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但伴随着社会发展,音乐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音乐和医学、和生理学交叉,通过音乐的节奏、波段对人的生理进行调节;通过音乐的色彩、情境和想象对人的心理 进行调节,继而将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进行扩大化和衍生化;音乐体验也能在人体内引起包含减缓疼痛、情感共鸣、身心放松和物理振动等作用,进而对人的认知产生巨大的控制力。希望中国的音乐治疗在结合本民族音乐认知上,让音乐体验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感知、人际关系和身体潜能方面都能产生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脑电波治疗师生理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大嘴找规律
不走神耳机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失眠男女]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