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能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教育不断的改革,素质教育相对过去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时代和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本质是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求答案”;也就是打破传统与常规思维,是一种具有敏锐洞察力与直觉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符合新时期社会的要求,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就意味着社会更需要创新类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然是教育的重点;长期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观念,导致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大部分以考试标准来衡量学生,学生迫于种种压力和长期的思想教化,会形成墨守成规的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的重要和迫切。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应是多种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笔者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课标和现实教学情况严重不相符,总结如下:第一,理念与教学相分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美术教师深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但在现实的教学课堂上,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无法得到体现;第二,教学模式化,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传授学生专业化的绘画技能,把学生放在了条条框框的框架,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也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长期以往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美术学科是发展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之一,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分析当前的美术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学处于形式化教学模式,美术课上不提倡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只需要照着老师的想法创作,作品的雷同度高,而且没有新意,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改善这种教学弊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相关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想象空间。
如校本课程《博白民间艺术—木偶戏》,教学上运用故事设计和木偶制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开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设计纸偶,感悟博白木偶戏的艺术价值。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借助表演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木偶戏的生动有趣,通过情景再现,来牢牢抓住学生,接着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参与度大大提升,主体性得到体现,最后,在课堂结束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创作了剧本和木偶,以再次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自身的剧本情节和显示自己制作的木偶,又一次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透过学生的表达和作品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达和表现上有着自身的想法,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他们易好奇、思想活跃,可以因为一件小事而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展现个性,在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条件下,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而调动他们的创新意识。
如《我心目中的神兽》一课,教师通过尊重—兴趣—理解—结合—创作来引发出神兽的拼装、剪接、改头换面、移花接木等特点,同时结合小学学生的心理,运用泥巴可塑性的材料进行制作,用手工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更符合小学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开放的主题、独特的材料二者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更是锦上添花,当学生处于高度的想象时,他们的思想会不自觉的融入到作品中,也容易产生怪诞的、富有想象力的、出乎意料的作品,如果教师能够读懂他们作品,就会发现他们内心的秘密、期望等内在情感,并理解和保护学生这种天生的冲动,同时大胆地启发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这样的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来自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那么小学美术固然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知识、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等方面的选择要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联系,应该开展生活化教学,拉近教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引导启发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素材,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如《漂亮的花环》这一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易取的野花、野草作为本课的教学素材,利用身边可以采摘的野花野草,通过情景,学会花环的制作方法,逐渐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在美中得到熏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选用身边物品进行再造加工,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而且能在创作过程中不过多干涉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个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