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

2018-07-13 15:13
大众文艺 2018年17期
关键词:江苏数字化数字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愈发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话题。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数字创意产业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一同被列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于是,我们在世博会中国馆看到了利用数字技术活化的《清明上河图》,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视听觉相结合的感知方式展现传统艺术。画卷根据情节的转换,设置了近百个场景、近千段的人物对话,通过投影和动画技术,令观者仿佛完全置身于北宋汴梁繁华的夜市生活,桨声灯影、宋风浩荡,声与画交互表达,感染力极强、沉浸感十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以表现,既让人们看到了数字艺术的魅力,又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应当说,《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的一个典范。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正从口传文化、抄本文化、印刷文化,逐步进入电子文化。人类社会经由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化革命被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越来越多的行业都主动融入信息化浪潮,“互联网+”、智能制造,从而实现了效率的跃迁。而很多传统的传统文化符号、工艺门类,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日渐式微,甚至有消亡的可能,人们在享受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巨大压力。加拿大学者哈威·费舍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数字革命是一个确定以及决定性的运动,如同我们人类学会使用火源一样重要。它看起来似乎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非暴力革命,但是数字技术,实际上却是非常强大的,它正在侵入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技术科学、经济、教育、文化以及公众和个人等。”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第一个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还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四个强有力的特质: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赋予权力。这些特质既是“数字化生存”的表现形式,也为数字艺术的发展、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传统不是过去,传统就是现在。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对于保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活力的重要性日益被世人所认同,各国、各地区都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努力。数字时代,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技术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文化载体的束缚,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综合利用,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基因,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江苏地区传统文化的分类与发展

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下,就数字艺术而言,一方面我们享受着先进理念与技术带来的新奇与刺激,另一方面,我们又无法逃避由此带来的本土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失落感。发掘并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一直是艺术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因此,重新关注和审视江苏地区传统文化艺术,提炼其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符号,对我们弘扬江苏传统文化,形成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兼具南北色彩,独具地方特色。江苏地区传统文化类型众多,有代表性的包括:桃花坞木版年画、扬州剪纸、苏绣、惠山泥人等民间美术作品;宜兴紫砂、南京云锦、苏州缂丝、苏州明式家具、南京金箔锻制、雕版印刷、扬州漆器、南通风筝、常州梳篦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昆曲、白局、评弹、丝竹等传统戏曲、音乐,门类繁多、不胜枚举。一直以来,江苏传统文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独特的形式、鲜明的个性,为数字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二、数字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特点与优势

当代艺术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艺术与信息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融合己经成为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艺术在未来领域的实践,并且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

1.数字艺术

所谓数字艺术,就是艺术的数字化,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目前已广泛使用于电视、电影、平面设计、广告艺术、工业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艺术表现形式或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必须全部或部分使用数字技术。

2.数字艺术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

数字艺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多样性、交互性、开放性、融合性的显著特点。通过数字媒介,借助互联网的巨大优势,文化符号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跨越国家、地域、时区的限制进行广泛传输和交换。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有机融合,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元素是数字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现代数字技术是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形式和有效载体,寻找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契合点,通过数字技术把传统文化元素挖掘出来并使其焕发新意,是当代艺术工作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

三、江苏地区传统文化在数字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

1.博物馆化

博物馆化,一方面是指将某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亡的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进行系统化的集中保护,另一方面是指构建数字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展示和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传统技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就是呵护未来。传统的生活方式、民俗景观、民间工艺,我们理应将其博物馆化。现代博物馆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音视频、游戏、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文献记载或口口相传的文化遗产资料,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进行复原,通过动态展示,还原本来面貌。同时,可以通过游戏开发,让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增进对江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加逼真、立体地展示。

2.建设江苏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数据库

剪纸、苏绣、泥人、云锦、金箔、雕版,这些江苏地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正面临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窘境,特别是一些濒临消亡的工艺以及产品形态,迫切需要进行抢救性收集。应利用数字技术,对江苏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文献、资料、记录、图像、著作、音视频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根据地区、类别等进行横向、纵向分类聚合,建立数据库,详细记述各个工艺门类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构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网络查询平台。通过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工艺的抢救性保护,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便于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江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工艺思想和技艺,促进江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3.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艺术相结合,并不是将传统文化原封不动地用数字化方式展示,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2003年一部水墨动画《夏》横空出世,并入选当年SIGGRAPH动画电影节。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入选SIGGRAPH这样的顶级CG盛会。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作为水墨动画,它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突破了人们传统观念中以宣纸作画的思维定式,而是通过三维软件MAYA“建模”并“渲染”出水墨效果。这是水墨风格在3D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不仅用水墨拓展了3D表现语言,而且打破了二维水墨动画不能创建运动空间的限制,利用3D动画技术表现传统的国画形式。同样,剪纸、年画、泥人,这些江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也完全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给予其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创造剪纸风格的动画,以惠山泥人为原型,进行游戏、数字漫画、文创产品的开发,以传统文化为艺术灵感,寻找更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艺术表现方式。近期,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个实验,将被损坏的花瓶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还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既尊重传统手工制作原物的特质,又尊重数字艺术时代的特征,赋予了物品新的内涵和功能。可见,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都在为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的融合发展寻找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四、结语

2017年,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上发问,“什么样的文化和文化形态,才能真正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为社会带去真正的福祉?”一年后,在2018年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上,程武又说“纵观全球流行的文化符号,除了拥有人类共通的正向价值观,其实都根植于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1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不是将传统元素简单粗暴地附加在设计物表面,要突破思维定式,尊重文化规律,将传统文化以现代方式加以表达,在保护中利用,在开发中创新。继承和传播传统江苏地区传统文化,除了正向价值观的确立,更需要艺术工作者们充分挖掘江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多做田野调查,将江苏文化基因的根脉运用于艺术创作中,弘扬江苏传统文化,形成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注释:

1.《从传承到创造,「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国漫带来什么?》http://www.sohu.com/a/245101998_482993

猜你喜欢
江苏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江苏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