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我们看到无声无息的网球随着人们球拍有节奏的挥舞,在场地上飞来飞去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世界经典神话起源城市之一的伊朗,流传这个纯宗教仪式性的游戏,在阳光下飞翔往复的网球,总是一面向光一面背光。背光的一面会产生影子,影子是物体遮住了光线而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延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较暗区域。这样一明一暗两条线相互交织着,形成强大而又神秘的一股力量。《午后的迷惘》这部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实验电影,由沉醉于先锋实验性电影探究的女导演玛雅·黛伦自编、自导、自演。影片主要表现一名女性的生活经历以及梦境中三次反复遭遇,刻画女性对现实的主观感受以及梦境潜意识下对两性关系的被动与无奈。影子是大自然事实存在的一种事物,但它又与生俱来有着某种属于它的特质,有着本我、自我、超我的复杂嵌套。电影借用影子,将整部影片融入了生活又高于生活,带观众进入一个真实且梦幻的光影世界。
我们知道在摄影中有种逆光的布光方式,光源从人物背面向前打过来,人物面部因光线照射呈直线传播而处于被遮挡状态,而被摄物体的轮廓被光源照射呈发光的线条形式出现,这样能够突出被摄物体的轮廓之美。“本我”是事物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影子的“本我”也就是它的物理属性。从这个角度分析,影子与逆光布光方式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影子是单一的、粗狂的,也正是由于它的简单、无细节才凸显它的轮廓之美。在影片中,出现两组镜头凸显了影子轮廓之美。一是女主捡起鲜花后,经过墙面,墙面上出现的是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婀娜多姿的女性身影,运用影子来将女性曼妙身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与此同时女性影子又伸出一朵花,细嗅蔷薇般让花靠近鼻尖,女性的曲线与花的美好,构成一幅微妙的画;二是梦境开始时分,梦境中的女主追着戴着镜子面具人时,镜头再次切向墙上女性身影,只见女性伸出双手,想要戴镜子面具人停下脚步,后又迈向脚步去追赶面具人,整个动作通过剪影的形式展现,更是能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女主动作的表演上,传递出女主对性关系的矛盾、狰狞状态。这种形式的运用,还与电影画框有相似之处,就画框而言,画框内未必包含有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画框空间以内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对于影子而言,它未能很详细表现事物发生的状况,但通过简单的表现,它意会让人浮想联翩,看到镜头以外的镜头。影子既以美的姿态展现,又能让人脑海里浮现镜头以外的画面,丰富且推动了整个情节的发展。比起镜头的直接拍摄,这样剪影形式的表达,更能让观众思考艳阳高照下的女性,这样如此美丽的事物,在两性关系方面也存在困惑,这对事物的反差表现做了一个强烈对比。
“自我”在这里指现实中的影子,原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指是现实世界中的自己。影子的“自我”离不开影子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关系。光线照射物体,它投射的影子会与被摄物体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抑或放大,抑或缩小,抑或呈现一定折射角度。影片似有意又似无意地将影子与被摄物体的关系做了一个绝妙安排,既无晦涩之感又寓意深刻。例如在影片四分十二秒左右,影子与现实物体呈现一定折角。午后阳光下小路场景,戴面具的人穿着黑袍树立前行,而被投射的树叶的影子三五成行地垂直于小路上,有些由于墙面的遮挡,使得影子也顺着墙面发生了弯折。而借用画框构图这种摄影技巧,让我们由二维沉静怡情主观能动转为三维高级视觉效果。在这些有节奏平行排列的影子中,体会到一种纵深感与节奏感,塑造了一个被影子包围的立体空间。有趣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曾遇到相似画面场景,我们身处其中,只可意会它的意境,不能言传它的美。这正应了这句话“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美学必须首先贴近艺术与生活本身,所有的美学与审美穷奇本质都是一种形而上的趣味性、思想性、理论性。”又例如影片女主在楼上被一股强大力量吸出窗外,最终飘落于房间一角,女主以舞蹈般的行为艺术反抗着在两性方面的被动关系,就在停落的那一瞬间,随着女主头发由里向外悠然一甩,放大的影子也随着人物发生着变化,在白色墙面上与女主相互照应、耐人寻味。这个画面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浅层进行理解,放大的影子与女主进行重叠,在视觉上又存在一定韵律之美、节奏之美。假想在这么优雅形体行为下,缺少影子,仿佛就是缺少了本应属于它的灵气;二是影子的放大,本身也是一种强调,是一种内心的强调,这也是下文提到影子“超我”的体现,此时的影子不仅仅代表女主,更是女性的一种象征,关于两性,它是美好的,而它又是痛苦的,女性不服男性宰制、但又苦寻无果充满缺陷且充满悲悯之心
“超我”在这里主要指超出影子客观存在的主观意识。电影开始之初就交代了环境,向观众展现了一个阳光璀璨、树叶随风摇曳的下午。接下来从主观镜头开始,只能看到手、脚和女孩的影子。镜头中出现一只真实纤细女性之手,优雅放下一朵鲜花,镜头也随之移动于地面,鲜花被置于稀稀疏疏树叶的影子之中,真实的花与律动着的树叶的影子融于一体,紧接着出现一名女性的影子,影子又遇到这朵真实的花,然后影子伸出了手,本是影子的手又切换了一个镜头逐渐在镜头中出现了真实人物的手,这只手毫不犹豫拾起了这朵花。就在这丢花、拾花两个动作中,现实物体与影子相互穿插了三次,它们各自呈现于镜头中又彼此产生联系。影子与实物同样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但影子给人的感受又是虚幻的。首先从影子的色彩特性分析,影子的颜色是介于灰色与黑色之间的纯色,而灰色系与黑色本身就给人一种神秘感,常常暗喻人的内心;其次,虽然说影子是生活的写照,但它的透明度也会根据被射物体透明度的不同而表现不一,留给人是一种虚无、不真实之感,为电影中的梦境埋下伏笔。《午后的迷惘》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现实以及潜意识开发、阐述,对于主人公来说,想象出来的事物取得了这样的力量,以至于让它变成了现实。影片中女主的梦境也是现实的写照,女主在现实中受困于两性关系,梦境中出现的女性在楼梯失控后退以及电话留声机设定等也正是现实中无奈的体现。这种现实物体与影子的交替出现也正是暗示女主现实与梦境的紧密联系,这也为最后女主用刀刺向带镜子面具的男人最后现实中却自杀的情节做了很好解释,现实即是梦,梦即是现实的映射。电影美学神奇之处就在这些巧妙光影中,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将真实的世界与虚幻的梦境融为一体。
影子是客观事实存在的,它有着“本我”的原始的自然属性,影子又是与万物是联系的,它以“自我”的姿态与万物形成一定的角度关系,影子的“超我”就是导演以及观众赋予它超乎其本身寓意的东西。它是简单的,又是神秘的,它能代表人物的喜怒哀乐,它又能激发观众浮想联翩。在电影中,影子不管是依据它本身具有的特性还是导演赋予它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去品味,感悟女主在现实中对两性关系的无奈以及梦境中的狰狞,感受它给电影带来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