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中共芜湖县委党校,安徽 芜湖 241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治国理政文化思路的深刻思考。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定方向、立纲领,点问题、提神气,体现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讲了五个问题,依次是:民族复兴需要文化繁荣;文艺作品要无愧于时代和人民;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文艺要以中国精神为灵魂;党要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讲话》从规律入手,厘清了文艺领域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展现了总书记精深的文艺理论造诣。由此,学界更多把《讲话》解读成纯粹的文艺理论。不过,毛泽东同志说过:“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我们不妨和文艺拉开一段距离,回到起点,去作些探寻。
一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谈起了肩负的三种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这三种责任首先提出共同愿景,接着回应现实期盼,最后明确根本保障,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既是执政宣言,也是庄严承诺,更是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不变初心。为了这份初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夙夜在公,勤勉不休。正如十九大报告的自豪宣告,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的初心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回顾十八届党中央集体的执政实践,有三点我们必须着重指出:让人民满足,让人民信服,同人民亲近。翻开我们九十多年的党史来,这三点,正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基本经验。“所谓民心,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同心理趋向。”从概念来看,民心是主观的;从现实来看,民心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推动人民群众变革社会制度、影响社会进步的客观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这种力量,无与伦比。
毛泽东同志最先认识到这种伟力,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坚信人民的伟大,敬畏民心的力量,他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可见,对于人民,总书记始终充满深情;对于民心,总书记始终保持清醒。2016年1月,在党的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他做出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个振聋发聩的论断。所以说,扛起三种责任就是为了——赢得民心。赢得民心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旗帜鲜明地强调文艺的政治属性;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又对文艺提出了谆谆告诫:守住初心!也就是,文艺要为自身、为党、为国家、为中华民族赢得最广泛的民心。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所以,文艺应该是党牢牢掌握在手中的笔杆子,党必须用好这根笔杆子。这一点,《讲话》从历史上、国际上以及文艺自身进行了充分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观缺失是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的病根。“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重建民族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可以通过作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地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在文艺作品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二是在文艺作品中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真假、美丑、善恶、是非这些价值分辨,隐含在文艺作品中,对人民潜移默化而不是道德说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历史上,文艺促生民族共同情感;国际上,文艺激发民族自信心理;自身上,文艺引导正向价值观念。正是汇聚了正向的、自信的、共同的主观意志,才凝聚成浩荡奔流、一往无前的民族伟力。所以,总书记一再强调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不能因此而一厢情愿地认为文艺一定会一如继往。事实上,对于当前的文艺现状,总书记亦喜亦忧。喜的是“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忧的是在赢得民心方面,文艺的作用发挥得还确实不够理想。
二
文艺涉及诸多要素,主要有文艺工作者、文艺作品、文艺市场和文艺受众。在各要素中,人通常都是最关键的。总书记对当前文艺现状的分析,就是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成功运用和高明示范。从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文艺工作者入手,指出了包括创作者、传播者、管理者、批评者,都不同程度地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天职,出现了缺位、错位、越位现象。
1.独尊市场轻作品,无虑导向远人民
对于文艺创作的不理想,总书记有三点忧虑:一是有数量缺质量;二是抄裘模仿,千篇一律;三是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机械化生产相当于用生产塑料瓶的方式制作景泰蓝;快餐式消费本为果腹,哪会在乎余音绕梁?所以,快餐文化背景下,机械化生产是常态。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创作出了问题,自然会在作品上反映出来,主要有六方面不良表现:一是创作者在政治观念上居心不良,二是创作者在道德水准上三观不正,三是创作者在思想水平上品味不雅,四是创作者在业务水平上能力不足,五是创作者在创作观念上主次不分,六是创作者在创作心理上自恋不群。针对文艺创作和作品的不良现状,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成了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味,就没有生命力。
2.妄自菲薄丢传统,急功近利失创新
首先是意识形态的侵扰。文艺领域的意识形态之争一直都很激烈。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学术思想纷纷涌入国门,我国文论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即忽略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唯西方文论马首是瞻,将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奉为圭臬,送上神坛。“西化”,好比计算机病毒,对中华文化进行删除、替换和重命名,“其严重后果是,使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失去文化标识,弱化我们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最后使中国人一个个变成文化意义上的漂泊者”。在文艺上放弃政治标准和政治立场,无异于开门揖盗。文艺工作者丧失政治立场,就会不自觉地成为反华势力的附庸和帮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大声疾呼,“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就要求文艺作为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筑牢防火墙,在两方面提高警惕:不能崇洋媚外,更不能数典忘祖。其次是急功近利的浮躁。“文艺上的浮躁所表现出的正是社会的浮躁、思想的混乱、价值观的缺失与人们精神上的魂无定所。”习近平总书记对浮躁作了严厉批判。因为文艺工作者急于把作品第一时间变现,沉不住气打磨,就只能花拳绣腿、投机取巧,比如一些明星赶场捞钱,分身乏术,剧组就抠图、倒模、使用替身;只能沽名钓誉、自我炒作;只能互相吹捧,“大花轿,人抬人”。反映在作品上,就是以低俗冒充通俗、以欲望代表希望、以单纯感官娱乐混淆精神快乐。“文艺可以娱乐,但不是单纯娱乐,而是有内容和内涵的娱乐,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创造力。”文艺过分娱乐化,必然带来审美趣味的退化和文化理想的弱化。再次是创新能力不足。总书记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为此,他谈了创新的方法论:一是增强原创能力;二是坚持“双百”方针;三是重视民族文艺,总起来说,就是要厚植文艺创新的土壤。
3.管理缺位阵地弱,功能退化批评虚
一是文艺管理不到位。管与放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比如,“文化市场上游因开放度不够所致原创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而下游因过度开放导致‘三俗’之风蔓延,娱乐至死现象泛滥”。对此,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行业协会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文艺批评没有把好“方向盘”。因为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的利益驱使,因为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审美的水土不服,因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情世故,文艺批评逐渐失去了最重要的监督、引导、修正功能,战斗力和说服力大打折扣。对此,总书记讲了一个“三四三”的文艺批评方法论:第一个三指三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现代文论。其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根本遵循;四是指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四种文艺作品评价观点。是对恩格斯“历史的、美学的”,毛泽东“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邓小平“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评价标准的继承、丰富、修正和完善;后一个三,是说三个敢于——对作品的水平和质量要敢于实事求是;对于不良的文艺作品、思潮、现象敢于表明态度;对有大是大非问题的作者敢于表明立场。三个敢于实际是要求文艺批评者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指根本:我国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文艺。这就要求我国的文艺必须为人民、属于人民、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反之,“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关键就在——以人民为中心。其内涵是:满足人民需求;表现人民生活;接受人民评价;真诚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在今天已经不是需要动员、做思想来解决的问题,而是作为一种‘天职’,成为文艺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本分。”但是,没有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总书记说:“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关键在人。主要是创作者自身要优秀,而标准是德艺双馨。“当然,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不是自封的,而是自己的作品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公认的,也是历史和时代选择出来的。”创作者一要解决情感态度问题,对人民要有真爱。是不是真爱,既看理性认识,是否真正懂得人民的伟大;更看具体行动,是否带着真心和真情到人民当中去。二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创作者必须要提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马克思说过:“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诗一旦变成赚钱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三要解决水平提升问题,创作者要努力提升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尤其是总书记强调的道德水平,己身不正,何以正人?
“新媒体的强势流行,使得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了现实,低门槛的现实语境极大地稀释了艺术的专业含量,使得艺术水准的降低成了全球性趋势。”但是,选择从艺道路,就要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第一点是人民为根,生活为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无需赘言。第二点是内容为王,表现为后。创作要分清主次,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要为内容服务。好比电影的核心是故事,讲不出一个好故事,投资再多,场面再大,阵容再强,也不能让人民满意。技巧和手段不能为内容服务,就毫无价值,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当然,表现为后并不是不讲究形式和技巧,而是要适当、精要,以促使好内容焕发更强表现力。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第三点是现实为里,浪漫为表。对一些丑恶现象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骨子里是现实主义,表现上还得有浪漫情怀。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反映腐败问题,但是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作品激起了民众的正念。第四点是纵贯古今,横跨中外。文艺创作要立足本国,体现传统底蕴。还要紧跟时代潮流,敞开胸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汲取世界营养。
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文艺工作者应当以此为信条,心怀敬畏,精心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奉献更多精品力作,绘就更加华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