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545 ]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胡发云是一位极具思想力度和洞察现实深度的作家,而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如焉@sars.come》不仅有作者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和美好理想情怀,而且集中体现了其美学追求。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对这部作品的美学追求和审美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真是美的基础。①追求真实一直是胡发云塑造小说人物的美学追求之一。而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塑造符合客观规律的人物形象,而是指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来历、形象特征以及其思想形成的来路交代清楚,使人物的人生和思想脉络有来历可考,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更加美丽丰满的灵魂。因此,在《如焉@sars.come》里,我们几乎可以在字里行间找到每个人物的出身以及某些特征的形成原因,例如茹嫣大学修读的是植物学专业,毕业后在研究所工作,历来鲜少动笔,却对文字有着超常的敏感,甚至胜于文学评论家。然而,这种天赋不是凭空而来的,作者在文中通过某些闲笔交代了它的来历,“茹嫣上大学时,头一两年还有写作课,写过一些命题作文,从那之后,似乎再也没有自主地写过什么东西。她只是读,很挑剔,很精致,很有意味地读”②,“在茹嫣的精神活动中,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占了很大的空间。那是大仲马小仲马左拉雨果梅里美的法国”③。另外,作者还突出了母系家庭对茹嫣气质的影响,由于外祖父家是名门世家,这使茹嫣从小便从母亲那里受到诗礼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她如古代仕女一般温婉羞涩、天真单纯的性格,并练就了深厚的诗词功底。再如毛子,在毛子从理想主义者转变成犬儒主义者的过程中,作者对毛子的思想转变原因都做出了明确的分析,例如毛子对金钱的强烈渴求来自于少年时代的物质匮乏和生活窘迫;他之所以在理想和名利之间痛苦挣扎而不是马上向金钱投降,是因为他在青年时期从精神导师卫立文处受到思想启蒙,使他对社会和历史有着清醒的认知。作者正是通过以闲笔的形式交代人物来路以及特征的形成来历的创作手法来加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时代感,从而令人物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变得立体而深刻,使读者能够顺着作者为人物铺下的人生脉络,来感受书中人物敏感而多变的心灵与广阔的精神世界。
胡发云先生的创作尤为关注人在社会中生存与理想之间所面对的矛盾,通过营造悲剧美学艺术氛围,揭示对生命追求的哲学思考。他说:“我想在任何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有的个体都是有局限的。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最后都可能是一个悲剧……有一种是向光明攀爬的悲剧,向着自己真正的心灵归去的悲剧,我认为他是很美的。”④而《如焉@sars.come》更是如此。这点主要体现在达摩的生活与卫立文的病逝等情节上。
达摩是胡发云笔下极富有个人精神追求的人物,文中对他的评价是:“他一直生活在底层,过着草根阶级的物质生活,享受着精神贵族的快乐与痛苦。”⑤他虽然只是个星斗市民,早年当过知青、工人和代课教师,后来是电器修理工和电脑专家。但少年时的海量阅读和卫老师的指导使他拥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理性判断,连茹嫣在只读其文而未见其人之前,还把他想象成张扬又含蓄、丰富又简略的智者。他无心去追名逐利,即使学识与禀赋甚高,“西方宗教、明清野史、抗战、时政、经济、文学、影视……涉猎的范围很广,人们据此猜测他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或哪个研究机构的学者,有的还说他在海外”⑥,但是他没有传统儒生那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观念,他没有考取文凭,也从未想过凭借创作和研究谋生,就连给报刊投稿赚点稿费,他也觉得“总像一匹野马要套笼头一样”⑦。胡发云曾说:“达摩身上包含着一种情怀。”⑧而笔者认为,这份情怀就是达摩对真理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以及知足。他与汲汲营营的毛子不同,毛子可以在进入社科院之后,为了名利去替领导做枪手,以此换取福利和晋升。但在达摩看来,谋生可以另寻别路,但求真是做人的底线。因此,他甘愿做毛子认为的“底层草民,一个时代的落伍者”⑨。此外,书中曾经有过一段关于达摩劳动时的描写:“达摩干活很沉迷的样子,不说话,不旁观,不喝茶,不抽烟,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手边的工具都不待看的,一伸手便准确轻巧地抓住,用完又准确轻巧地放回原处。拆卸起来,如庖丁解牛,螺钉、垫圈、细碎零件,一样样从他手里落下又一样样摆放齐整。装配时,犹如老兵装枪,那些个零零碎碎自己往上吸去,看那有板有眼的韵律,几乎是不用眼也不用脑子……一切停当后,顺手就将一应工具家杂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原成刚刚来时的那一只帆布袋。”⑩就如刘安海所说,此处不是闲笔。⑪它通过对达摩炉火纯青的修理技能的描写,结合他才华横溢的特点,不仅显示出达摩的低调,还体现了他对清贫生活的知足。这种心态是超乎常人的,因此给人一种崇高之感,而人物精神上的崇高与身份的卑微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读者因为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不由自主地对人物产生深刻的悲悯,令麻木的心灵重新复苏。
另外一个体现了这种以悲为美的美学追求的人物是卫立文。已是垂暮老人的他从未停止过对社会的思考,年至知天命,他却仍以普罗米修斯的姿态活跃在思想文化界,为自己赎回前半生的蒙昧和怯懦。在读到这个人物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心生崇敬,不得不反省自己的灵魂。而这个闪耀着思想与理性光芒的人物却因为被禁止转院而耽误治疗,最后孤独逝去,其结局不得不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浓厚的悲剧意味。
“悲剧使人们在美善被否定的形式中认识到美善的价值,在丑恶的暂时胜利中看到丑恶的反动本质”⑫。这部作品之所以追求悲剧美,就是为了引导人抵抗世俗的诱惑,勇敢地去追求真理和自由。
情怀一直是胡发云在创作过程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他认为“现实生活中情怀往往比思想更重要,思想有时过于晦涩。很多时候,一个人最高的思想境界会源于最普通的情怀……中国现在缺少很美好、很和善、很高贵的情怀,这是一种悲哀”⑬。因此,他创作的人物都有着美好而高贵的情怀。比如达摩谈起茹嫣所学的植物学专业时就表达过他对植物生命的崇敬;他认为人应怀有一种对自然生命感恩和敬畏的情怀,否则人类将会自食恶果。此外,达摩身上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真理的执着,在物欲横流的商业时代,这种高贵情怀更是难能可贵。
再如茹嫣,她素来秉持博爱平等的思想,对事物一直有着一种朴素天然的痛感和道义。例如在非典流行期间,狗成了疫病的替罪羊,茹嫣所在的城市掀起了一股杀狗的热潮,当她目睹小狗被主人抛下楼时她会觉得自己仿佛也死掉了一样恐惧着,当小狗被保安用带钩的长棍活生生撕扯时她会怒斥其为“法西斯”;在得知一个在南方打工的大学生被非法收容后打死时,她会情不自禁地啜泣,因为她感到如同自己的儿子被虐打般剧痛,甚至会惊恐地给遥在法国的儿子打电话倾诉她的担忧和悲伤。何谓“仁”?孟子曰:“仁者,爱人。”唐代韩愈亦言:“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笔者认为,茹嫣对人类和自然生命的恻隐和关怀,正是一种仁者情怀。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文学产业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迎合大众消费的口味,快餐式的猎奇题材,如:犯罪、变态、乱伦、同性恋等话题,轮番上阵,一遍又一遍地锻炼着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能够超越时代局限、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滋养人的心灵的文学作品却越来越少。因此,要说胡发云《如焉@sars.come》的永恒价值何在,笔者认为就在于其崇高的美学追求和丰富的人文情怀能够弥补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所缺失的精神营养,激发灵魂的升华。
① ⑪ 柯汉琳:《美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 53页,第 130 页。
②③④⑤⑦⑧ 胡发云:《如焉@sars.come》,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第10页,第129页,第64页,第101页,第129页。
⑥⑩ ⑫ 刘安海:《意识到的文学使命和对人的终极关怀—— 胡发云作品解读》,《华中人文论丛》2013年第 4期。
⑨⑬ 丁杨、胡发云:《理想主义应是生活常态》,《中华读书报》200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