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昆明 650000]
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敦煌壁画艺术如一个神秘的东方女子,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反映了朝代的更迭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是艺术史上的奇迹。它蕴含着优雅和浪漫,同时兼具庄严和悲壮,既有阴柔美,但也不失阳刚之气,不同时期的美学风格汇聚成独特的敦煌壁画艺术。
宗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身能力等之间出现矛盾时的精神寄托归宿。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的、美好的事物,但是现实生活中,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充斥着痛苦和无奈,在这种理想和现实、生与死的矛盾和对立中,人们开始向宗教寻找答案,宗教通过幻想构造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国世界,那里有人们想要的所有美好事物,宗教通过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对天国世界的向往,来解决这些困扰人们的矛盾对立问题。敦化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的集中体现,壁画中蕴含着很多佛教哲学的故事,如“四谛”“涅槃”“轮回”等通过苦难而达到崇高境界的体现。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对苦难的崇尚是让欣赏者由对苦难的恐惧到愉悦的接受,再由接受到为此感到兴奋,最后从苦难中解脱达到“涅槃”的境界。这一过程是心理的变化,是一种修行的体现,通过修行来远离欲望,看淡生死的痛苦和人生的烦恼,达到不痛不苦的崇高境界。佛教提倡六种修行方式,其中对涅槃的解释反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佛教教义中佛祖修行的故事和对因缘的解释都显示了对涅槃的崇高追求,通过涅槃可以达到人生的大美。这种对苦难的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通过敦煌壁画展示给世人,它通过壁画的形式向世人宣喻着追求人生大我的崇高追求,现实生活的困难悲苦、荣华富贵终究都是一场空,只有经过苦难最后达到涅槃才是新生。敦煌壁画多以佛教题材为主,这种艺术与宗教的完美融合,也反映了艺术和宗教二者同属精神艺术,而艺术更是体现宗教色彩的重要渠道,如果没有这种人类精神追求的融入,敦煌壁画艺术也将缺乏艺术的神秘感和情感。
任何艺术都有着被人欣赏的美学,敦煌壁画通过其中的优雅美学风格像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精神。如其中比较著名的伎乐飞天、反弹琵琶、天女散花等,这些反映神仙世界的画面,其乐舞形象多与现实生活中的舞蹈艺术相呼应,这其中既寄托了人们对天国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所处的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文化生活,可谓是“天籁”和“人籁”的遥相呼应,是天上人间的共鸣。反弹琵琶的优雅舞姿不仅反映了舞蹈艺术的高超技艺,更是视觉美感的极致体现。伎乐飞天中将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阳刚之美糅合在一起,同时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物形象有裸体的表现,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到了唐代,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衣着艳丽,形体曼妙,不仅体现了唐代独特的审美,同时更体现了人类理性的审美情趣。
对称美学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对称美学是绘画艺术中常用的美学表达手法,从心理学上来讲,对称的表现更符合人们对事物的欣赏习惯。敦煌壁画的对称美学在洞窟的整体布局上就可以看出来,壁画主要集中在洞窟的西墙,南北两面墙上的壁画面积和位置也呈对称的状态存在。同时,敦煌壁画的图案也具有对称美学的特征,如画有“五百强盗成佛图”的洞窟中屋顶的斗鸡图,再如壁画中人物的衣着图案都具有对称美。对称能够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整洁,具有平衡美,但是过于遵循这种对称就会让画面看起来呆板,因此,敦煌壁画在追求对称的同时,也运用了一些不对称的绘画技巧,让壁画看起来,既不失对称美的平衡感,又不至于落入呆板的窘境。在敦煌壁画中只要有对称的地方,都会有不对称的绘画技巧的出现,使壁画更具艺术魅力。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追求也体现在艺术美学中,敦煌壁画作为中华艺术美学的瑰宝更是集中体现了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谐美。绘画艺术中色彩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艺术语言,在敦煌壁画中每一个洞窟的壁画都具有和谐统一的色彩运用,在技法上多以晕染为主,这种中西结合的着色形式被沿用了上千年,在敦煌壁画中,初唐和盛唐的壁画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都大量地使用了晕染的方式,这种大范围的运用,让人物与宏大的背景达到了和谐统一,不仅具有立体感,同时,也具有装饰性,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辉煌。敦煌壁画中的和谐美不仅体现在色彩运用和艺术技巧上,同时还体现在整体构图上,使画面上的色彩和谐,又透过乐舞和灵动的身体形态,体现了音韵感,使音乐和绘画两种艺术形式形成互补、融合,呈现了和谐美。敦煌壁画在内容上多以宗教题材为主,但在艺术审美上却又有超越,具有信仰与审美的和谐统一,作为中华文化艺术的奇葩,是和谐美在艺术领域的典型。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体现,但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此,艺术形象往往比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夸张,在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中,为了体现宗教的神秘色彩,更是会加入更多想象来创造一个理想的神仙世界。在敦煌壁画中佛教思想浓厚,其中夸张变形的手法随处可见,其艺术形象与众不同,又耐人寻味。在人物形象上,突出了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如在壁画中仙女的形象不仅身型婀娜,面部表情也是温柔,充分体现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再如菩萨的形象,更是装饰艳丽、衣诀飘飘、肢体丰满、线条柔美、慈眉善目、温柔善良的女性形象。而在金刚力士的设计上就完全不同,除了夸张手法的运用外,其形象是身体健硕、张牙舞爪、膀大腰圆、赤脚、筋骨突起的大力士形象,给人一种威武无比、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让人望而生畏,这种男性的阳刚之美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感。
敦煌壁画的宗教色彩浓厚,因此壁画题材多以宗教故事居多,其中又多以悲剧的故事为多,如舍身饲虎;同时也有一些喜剧的内容,如佛祖降魔,这些故事不仅增强了宗教追求的人生大我境界,同时又兼具悲壮英勇的意境。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在题材上多以悲壮的故事为主,如割肉、挖眼等,画面惨烈悲壮,画面主人公身体承受着超人的痛苦,但是表情淡然、隐忍,这种对比表现了主人公为了追求信仰的崇高而牺牲的精神和对信仰的坚定信念。同时,这一时期壁画的内容也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种对流血、牺牲而不断追求心中信仰的决心也表达了当时的人们抵御外敌、捍卫国土的悲壮和英勇。
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将抽象的思想具体化的过程。宗教往往利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教义,绘画是其最常见的表达手法,通过具体的图像来表达宗教的教义和追求的理想,便于人们想象。不管是艺术还是宗教都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能动的主观性反映,是通过带有情感的想象而产生的精神产物。敦煌壁画在内容上多以宗教题材为主,体现了宗教的神秘感和庄严性,但单单就艺术价值来看,敦煌壁画又是体现人性浪漫的艺术宝藏。随着时代的变迁,敦煌壁画中的宗教神秘感逐渐消散,但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存在。如观音菩萨的形象其宗教的意义仍然存在,但是佛教教义上的菩萨与当今的菩萨的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虽然观音菩萨仍然带着救苦救难的慈悲的宗教信仰意味,但是表达其形象的艺术形式也不再只是表达宗教教义的形式,而是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
敦煌壁画中关于佛教的宗教故事中,有关于释迦牟尼修行的故事,这种对于前世今生的叙述,正是宣扬佛教的灵魂不死、因果报应、轮回的教义,同时对释迦牟尼修行的描述,也反映了追求超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时在修行的路上会有各种困难和牺牲,需要通过无畏英勇,还要学会宽容、放下,才能达到大道,这种宗教教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积极的人生观。如“五百强盗成佛图”讲的是五百个强盗经常拦路抢劫,后被国王派兵围剿,受了酷刑后,被放逐山林,佛祖为了感化他们,让失去双眼的盗贼恢复光明,五百强盗受佛祖点化,放下屠刀,皈依佛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壁画画面中除了讲述了佛教教义中的经典故事之外,其对山林环境和动物的绘画充分体现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情感,山林和动物都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