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科学审视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全面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命和职责、原则和要求,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这些重要讲话,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相结合,始终贯穿了一条科学逻辑的主线,即秉承辩证唯物主义精神,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工作。
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是科学立场和方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指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他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我们每天都在对很多问题展开思考、形成认识并最终付诸行动,如果缺乏科学的立场、方法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就难免出现盲人摸象般的理解方式,其结果可想而知。
科学性、彻底性是理论的生命。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终其一生追求真理,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再到人本主义,最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新世界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彻底,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永葆生机与活力。习近平特别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传播活动是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们认识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实践活动。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活动及其新闻传播作品,使物质状态的客体变成了精神状态的观念成果。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围绕这种观念成果——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传受双方交往互动和有机运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和有机运动的规律集中体现在新闻传播活动多维主体之间相互建构、相互整合的关系之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主体交往关系。习近平的新闻舆论思想就是在遵循新闻传播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及其关系的学说,是一套立足新闻实践、体现时代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新闻观总是和这个国家、社会的政治学说相匹配,新闻与政治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公开宣称,“革命成功,全仗报界鼓吹之力”,“革命成功极快的办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正是基于对新闻传媒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习近平明确提出:“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什么抽象的绝对的自由。我们要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习近平着重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政治高度,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指出:古今中外,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正是从科学逻辑出发,习近平对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习近平不仅从政治层面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高度重视技术革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技术变革的视角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提出明确的要求。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时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习近平还从受众思维、市场思维出发,谈到传统媒体在网络社会新闻传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适应步伐还不够快,一些主流媒体受众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有待增强。”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重要论述,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从政治逻辑、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等维度对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做了辩证剖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媒体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媒体发展趋势下主动应对时代发展挑战的决心与信心。”这种解读为我们理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视角和范式,但同时也遮蔽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的最为重要的逻辑——科学逻辑,容易形成抓住了现象、忽略了本质,抓住了局部、忽略了整体的理解方式。
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从他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其中的科学逻辑。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离开了科学的新闻立场和新闻舆论观,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党的新闻政策、新闻制度的出台依据和现实意义,也就很难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到位。对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从政治、技术、市场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就政治谈政治,就技术谈技术,就市场谈市场,而是要回到科学逻辑,从本质和规律层面去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在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历史必然性时,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从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习近平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同样,习近平也是从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媒介发展的历史逻辑去认识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从媒介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和媒介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路径。
正是从科学逻辑出发,习近平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在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他特别要求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科学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习近平引用桓宽《盐铁论》中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改变,此后他又多次强调“因时而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再三强调要“因时而变”,就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基本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因此,新闻舆论工作作为精神的上层建筑,必须根据物质生产、技术变革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中的科学运用。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武装群众、指导实践。研究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研究本身,而是为了在实践中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分析问题、指导工作。
运用科学逻辑把握新闻真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新闻真实是新闻生产和传播主体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认识、理解、表达的一系列过程。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认识、新闻真相的理解、新闻信息的表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经历着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所指与能指的矛盾运动,最终定稿的新闻报道所能传递的事实、意义与真相之间必然出现差异和偏离。任何新闻报道都有导向,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都饱含着立场、观点、态度。因此,绝对的新闻真实不过是一种新闻愿望,而非新闻事实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说,新闻真实是一个“有机运动”的过程,人们只能在科学理解真实、认真还原真实、严格把关真实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接近完整的事实真相。在对新闻真实的科学理解上,习近平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论述,他一方面从价值论层面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虚假是新闻的天敌。新闻的真实性容不得一丁点马虎,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同时又从认识论层面指出,“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事实,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搞清楚是个别真实还是总体真实,不仅要准确报道个别事实,而且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习近平的新闻真实观既强调了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一般规律、坚守客观真实的“大真”,又彰显了新闻舆论工作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人民幸福的“大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在谈到为什么既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又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时,习近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出发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十三亿多人口,每天发生着大量事件,也存在着大量问题。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如果只看到黑暗、负面,看不到光明、正面,虽然报道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但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真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却背离了真实性。同时,除了一因一果,更要注意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果转换等复杂情况,避免主观片面、以偏概全。有些事情特别是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不报道不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而一旦经过媒体传播和放大就会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影响。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报道各类负面消息,社会就会缺乏精气神,甚至人心就会散掉。”习近平关于新闻真实的论述,完整地诠释了新闻真实的科学内涵,客观地分析了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强调了新闻要真实,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新闻真实、新闻为什么要真实、如何把握新闻真实等问题,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我们的新闻传播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运用科学逻辑认识网络社会。正是从科学逻辑出发,习近平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从网络社会主体交往实践的视域理解新闻舆论工作。2012年12月7日,他在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时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一系列的新论断是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高度,把以前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计算工具”“信息平台”“虚拟空间”等认识定位提升到现实生产和生活的视域,将线上线下的社会交往纳入网络社会的范畴,网络交往不再是“虚拟空间”,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人类社会“数字化生存”的社群再造和社会重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新媒体时代本质的科学判断。基于网络社会存在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观点,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理念、社会观照和人文关怀。他要求,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
运用科学逻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敏锐地把握住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指出:“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他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主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他特别强调,“我多次讲,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总结近年来我国媒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不难发现我们之所以在理论上还存在颇多争议,在实践上还存在诸多困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社会的本质以及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到媒介的媒体化与媒体的媒介化、人的媒介化与媒介的人化辩证统一的发展趋向。主管部门、传统媒体、新兴媒介、专家学者都要深入思考,习近平所说的“新型主流媒体”新在哪里,如何构建?这些都离不开科学逻辑的指导。
运用科学逻辑推进网络治理。习近平还把网络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的范畴,提出了“信息主权”“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以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时表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但是,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时进一步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认识和把握网络社会的治理。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他指出,“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在这里,习近平特别强调了“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的问题,敏锐地发现了媒介发展和管理的新形势、新情况,他要求,“要教育引导广大网民遵守互联网秩序,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增强辨别是非、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总之,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既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科学的话语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始终把握科学逻辑这一条主线,把握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精神要义,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闻传播现象,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