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10000)
中国流行音乐是一种有别于Popular Music的音乐形式。关于Popular Music,《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记载:“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 )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1金兆钧在《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讲到:“在很多人那里,它是一种亲切的声音,是一种新的生活的暗示,是一种新颖的,与生命律动合拍的节奏。它就是今天被我们称作:‘流行音乐’。”2曾遂今在《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中说:“凡是音乐的内容吻合着一定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群众的心理需求,曲调流畅简洁并富有民族特色,并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和广泛传播的音乐就是大众音乐(流行音乐)。”3
关于中国流行音乐,孙蕤在《中国流行音乐简史( 1917—1970) 》中说:“中国的流行音乐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相触合的结果,是现代工业及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其音乐素材极具生活化,是都市亚文化生活的典型体现,其创作形式琅琅上口,演唱方式通俗易懂。”4徐元勇在《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中说:“中国流行音乐史吸收借鉴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承继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俗音乐文化传统,融合了当今中国人新的世俗审美形式的音乐。”5施咏在《中国风流行歌曲鉴赏指南》中说:“从创作层面来看,(流行音乐)其文本未必一定是完全严格、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歌曲,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可挖掘转化为流行元素的潜质,经过有效的流行化编创环节,再加上流行唱法的演绎,在二度创作表演环节中使其在音效,或立体视听上成为中国的流行音乐。”6
上述概念的表述是从不同角度对Popular Music和中国流行音乐的做了归纳,包含了中国流行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性特征和中国流行音乐的个性特征。Popular Music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就两者同时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而言,中国流行音乐作品无疑是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关注并传唱的。中国流行音乐对中国人内心情感表达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同时人们对于自身表达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将不断影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我口唱我歌”将是中国流行音乐形态研究的关键所在。
“我口唱我歌”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有机会来唱歌”。中国流行音乐区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以及西洋古典声乐作品、艺术歌曲的最大特点是,人人都可以轻松学唱,真正做到“大家都有机会来唱歌”。而且是表达自己的内心的喜怒哀乐,中国社会有史以来能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的机会不多。中国人很内敛的,能够演唱中国流行歌曲的人,也是1950年代后出生的人,从这一辈人开始才开始唱流行歌曲,才拥有这个幸福。中国人多不善于表达,更不善于唱歌,跳舞。特别是汉族,民族的压抑感,长期的战乱,长期的封建闭塞,把内心的喜怒哀乐埋在心头,不能表露。不习惯表露,没有方式表露。中国流行音乐的出现,让人们找到了交流的工具,表达的渠道,人际关系也不再那么悲凉。
古代的人也有一些“时调”“小调”“民歌”哼唱,偶尔写写古诗词亦是很好的消遣了,而且很多人是没法写诗写词,或者是写字的。比如北京故宫中曾展出过的八宝箱,就是一个小小的,像装饰盒一样,打开一个小门,一层,拉开一个小抽屉,小抽屉里面放着一个玛瑙,再往里面,玛瑙里面又能有一个玉石,那些就是贵族们晚上吃完饭,又没电灯电视,又没有卡拉OK,什么娱乐都没有的情况下,把手洗干净以后,拿出一个八宝箱,翻开里面一层看一看,又翻开第二层。旁边有个小门进入,又有抽屉收放珍宝。那些工匠有些花几年,甚至几十年,做了一个很精巧的八宝箱,里面放了几十样精致的东西,最后献给贵族们。贵族们就花上一个晚上,这么翻看玩弄,度过一个晚上。他们不肯、不能去唱,去跳,去聊天喝茶。看完北京故宫中的这些展品,就知道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悲凉,没有机会表达。中国流行音乐的出现,让人际关系不再悲凉。
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对于人们情感的表达有着愈来愈个性、愈来愈自由的趋势。现在唱歌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演唱更是越来越有个性。同时人们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情感表达,从时间到空间都在不断改变、不断突破。
比如跳广场的人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街头、在广场、在公园,在城市、乡村的各个地方,这就是不断突破的中国流行音乐表达。还有曾经非常热爆的KTV似乎也容不下人们与日递增的歌唱情感表达。原来的空间太小,人们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各种网络平台,给中国流行音乐解开了枷锁,实现了人们歌唱表达时间和空间的突破。
不断突破的中国流行音乐表达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广场艺术、街头艺术、网络表达,都是文化艺术的回归: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群众。音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也只能不断发展。多数戏曲作品、美声作品,民族声乐作品都需要专业的练习,才能掌握,而中国流行音乐作品,可以被很多未经专业音乐学习的人所接受。艺术史的杜尚就是把艺术变为生活的例子,流行音乐从杜尚的这个角度来讲,还是一种艺术对自然的回归。是一种人类喜怒哀乐的自然表露。每个人都需要倾诉,需要表达。中国流行音乐不在象牙塔,在社会,在大众,是人们生活的组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通道,是谁都可以唱的歌。
人活着就需要表达,而人生活在社会里,他的表达,往往大量通过文学艺术方式,艺术就包括歌唱,歌唱也是一种很好的抒发的平台。“我口唱我歌”一定是每个民族,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一个重大的突破。美声怎么“我口唱我歌”?民族也要有技巧,但只有流行音乐作品,大家都可以,五音不全、节奏对准都可以唱。很多人唱的走调,唱的大家很痛苦,无所谓,他就是他自己表现、宣泄。不怕人笑话,他走调、五音不全,你痛苦,他很热烈的去唱。一个国家、社会、名族,到了这个阶段,它需要流露、宣泄。文化艺术的样式都应该用我口来表达,这是一个文化艺术现代、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一个很关键的平台。否则,就没有了一个人的尊严,没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流行音乐的流行,其实也是人们喜怒哀乐的宣泄需要。
中国内涵、中国形态、中国元素,既是中国流行音乐产生的重要源头,又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给养。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元素,也万不可离开中华之源。音、诗、剧、史、情是中国流行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中国元素。如何吸收、借鉴、融合中国元素,就是要做到这些音乐元素的吸收、借鉴以及相互融合。
中国流行音乐流行的最后结果,不是出现几个歌手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全民喜怒哀乐的表述,而且从民意的角度来讲,也是给民意一个出气口,社会需要各种的出气口,这个社会才能稳定、繁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欧美流行音乐元素以及当代中国人新的审美情趣都是中国流行音乐形态的重要组成,而“我口唱我歌”才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命特质,也是其形态的关键组成。“我口唱我歌”——每个人唱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
1.杨和平.《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音乐探索,2017年第2期.
2.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第5页.
3.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2页.
4.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 1917—1970)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年,第 20 页.
5.徐元勇.《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3页.
6.施咏.《中国风流行歌曲鉴赏指南》,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