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君 张 茜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068)
共生同构在造型方法上更多讲究的是图形共用同一个元素来造型,在多种不同元素或多种同一元素中,利用其中的共通性与关联性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富有趣味性与寓意性的图形。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观念下,以和谐共生为主导,图形的表现也会被赋予多种多样的吉祥寓意。图形中各个元素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共生图形也称作共生同构,是指形与形之间共同利用同一轮廓线或同一部分,相互借用并相互依存,以尤为紧密的方式将多个图形整合成无法分割的统一体。共生图形是一种在视觉表现上富有趣味性和动感的特殊图形,能够取得以少胜多的画面创意效果。
在中国传统图形的运用中,讲究形意结合,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通过二维平面而进行的文化传播,体现了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先出现过共生图形的原始纹样,在战国时期,由“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也因被赋予了“和谐共生”的中国哲学思想而流传至今。随后,在中国传统图形里能看到大量共生图形,如“比翼鸟”、“三兔共耳”及“四喜童子”等。“共生”这一富有哲学寓意的词汇,既迎合了中国传统观念,又引导着民间的美术造型。
国内历史上虽有众多共生图形的出现,但并无系统的理解。在近代,丹麦心理学家鲁宾在其研究中,以图形“鲁宾之杯”(见图1)为主导,对共生与图底这一概念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研究。但其主要共性还是摆脱不了将各个元素以精妙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全新而又完整的图形,以营造一个视觉上的奇特感受。
在中国传统的共生同构图形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四喜童子”。民间传统图形的创作者在共生的思想下,将单一或者多种不同的元素汇聚在一起,创造出来的图形却始终局限于二维的平面之中,但“四喜童子”这一造型不仅存在于单纯的平面,人们还将他立体化,塑造出了立体形象。
“四喜童子”包含男童与女童;两个头部及两双手和四条腿的孩童造型。因其共用了身体的部位,巧妙地运用了共生同构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体形象是一个二仰二爬的四名童子,相互连接,在多种不同的视点上,带来不一样的画面感受。在历史上,“四喜童子”的造型虽有细微差别,但在宏观上,都是以轴中心对称分布的构图为主。无论从哪个视点观赏,孩童或俯或仰,或背或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四个完整的孩童形象。(见图2)
起初“四喜童子”主要是以传统剪纸的形式呈现,基于该图形是由两个孩童组合形成了四个,便命名为“四喜童子”,象征一年四季,年年有喜。另一种颇有传说故事性的解释则是赋予了它更为经典的象征性寓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这人生四大喜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在这富有趣味性的图形之上更是增添了深刻的寓意与丰富的内涵。
图形立体化在当今已经十分普遍了,而“四喜童子”这种中国传统吉祥物,区别于其他吉祥物的独特性在于“共生”这一理念。一个仅限于二维平面的共生同构图形如何才能塑造出其对应的立体形象,这便是一个难题。中国古人便以“四喜童子”图形为基础,利用连体适形造型法而制出的民间玩具,俨然将一个共生同构图形所立体化。(见图3)
共生图形是图形创意中常用的一种构成形式,运用的历史久远,并且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正负形共生是共生图形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研究共生图形的同时,我对其做出了一些实践。图4中的标志形象,白色部分是一只猫的头,黑色与白色组合部分是一只完整的猫。运用正负共生图形这一方式,耐人寻味。其次,标志与图形的创意都属于特殊的视觉语言,设计师们需要经过对图形的巧妙构思与变化,传达出自己创意所想表达的意思。共生图形往往因为构成非常巧妙,结构新奇,受到许多设计师的青睐。
图4 moni cafe
共生同构作为图形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图形中表现众多,这使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内涵,更是值得我们传承与延续下去的。本文也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不仅仅限于“四喜童子”这单一的形象,共生同构图形立体化,能使得我们在日后的设计学习过程中,更赋文化内涵,更有文化底蕴,从而为自己的设计更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