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彦斌 王立军 张金 何丽
摘要:天亚11号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航天搭载系统选育而成。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 a 20点(次)中有15点(次)增产,折合平均产量为1 8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1%。2015年在甘肃省统一生产试验中5点全部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 166.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平均增产32.71%。该品种属油纤兼用型品种,株高中等,花蓝色,籽粒褐色,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成熟整齐,丰产性突出,含油率高,抗病性強,适应性广。生育期92~125 d,适宜在平凉、庆阳、天水、定西、白银、兰州、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胡麻;新品种;天亚11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2-0024-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2.006
Report on New-bred Linum usitatissimum L. Cultivar Tianya 11
DU Yanbin 1, 2, WANG Lijun 2, ZHANG Jin 2, HE Li 2
(1.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2. Gansu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llege, Lanzhou Gansu 730020, China)
Abstract:Tianya 11 is bred by Gans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lege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space breeding. The average yield in the 2013 — 2014 Gansu regional test is 1 830.15 kg/hm2, 12.5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eck Longya 10, with 15 plots increased in 20 tests in two years. The average yield in the 2015 Gansu unified production test reaches 2 166.75 kg /hm2, 32.7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eck Longya 10, with all five plots increased. Tianya 11 is a cultivar of oil and fiber type, with medium height, blue flower, brown seed, erect seedlings, compact plant-type, tidiness in maturity, and the growth period of 92~125 day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standing yielding ability, high oil content,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bility. It is suitable to be grown in Pingliang, Qingyang, Tianshui, Dingxi, Baiyin, Lanzhou, Zhangye and other ecological areas.
Key words:Linum usitatissimum L.;New cultivar;Tianya 11;Breeding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为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Linum)一年生草本植物,按用途分为纤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3种类型[1 ]。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又称胡麻。由于胡麻具有显著的抗旱、耐寒、耐瘠等特性,在我国西部、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2 - 3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食用油市场需求的拉动,胡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已逐步成为部分地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作物[4 ]。胡麻是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和干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当前少数几种可大规模种植开发的特种油料作物。甘肃省种植面积10.09万hm2,是我国亚麻的最大种植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6%[5 ]。选育和推广胡麻优良品种是促进胡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我们针对甘肃省胡麻生产实际,以籽粒产量较现有主栽品种增产5%以上、含油率较对照品种高1百分点以上,α-亚麻酸50%以上,高抗枯萎病,群体整齐,成熟一致,熟相好、不贪青,早熟,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抗旱为选育目标,选育出适合甘肃省胡麻主产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天亚11号。
1 选育经过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11月将胡麻品种陇亚8号种子搭载于我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经18 d轨道运行后,从2004年种植M1代开始,历经5 a单株选择,2009年获得稳定株系2004 M1-15-1-1-1。2010年参加品鉴试验,2011 — 2012年进行品比试验,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甘肃省统一生产试验。2016年3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天亚11号。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在2010年的品种(系)鉴定试验中,天亚11号折合产量2 039.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亚6号 (1 642.5 kg/hm2)增产24.18%。
2.2 品比试验
在2011 — 2012年进行的品比试验中,天亚11号2 a平均折合产量1 793.4 kg/hm2,平均增产13.12%。其中2011年折合产量1 347.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1 141.2 kg/hm2)增产18.06%;2012年折合产量1 993.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1 842.3 kg/hm2)增产8.18%。
2.3 甘肃省区域试验
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天亚11号2 a 20点(次)有15点(次)增产,增产点达75%。平均折合产量1 8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2013年10个区试点中7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7.41~123.86%,平均折合产量1 316.1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6.62 %;2014年10个区试点中8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3.74~26.12%,平均折合产量2 344.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0.32%。
2013 — 2014年甘肃省区试参试品种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表明,天亚11号产量平均值和效应值均大于对照,表现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其中丰产性参数天亚11号为0.138,对照陇亚10号为-0.133;稳定性参数天亚11号为7.400,对照陇亚10号为7.332。
2.4 生产试验
在2015年全省统一生产试验中,景泰县、崆峒区、甘州区、安定区、清水县折合产量分别为2 914.95、1 791.00、2 880.00、1 600.95、1 647.00 kg/hm2,5点平均折合产量2 166.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平均增产32.71%。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征
天亚11号平均株高63.7 cm,工艺长度38.6 cm,分枝数6.7枝。单株果数34.9个,果粒数7.6粒。千粒重平均6.8 g,单株产量0.88 g。生育期92~125 d。属油纤兼用型品种,株高中等,花蓝色,籽粒褐色,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成熟整齐。丰产性突出,含油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3.2 品质
2015年12月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天亚11号含油率39.43%,含棕榈酸6.51%、硬脂酸3.72%、油酸21.81%、亚油酸16.43%、亚麻酸51.52%。根据检测结果,天亚11号含油率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高2.27百分点,亚油酸和亚麻酸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分别高2.49、3.34百分点。
3.3 抗病性
2014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景泰试验地连茬胡麻重病田,对天亚11号进行田间自然发生的枯萎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天亚11号田间病株率为1.71%,抗病对照品种陇亚10号病株率为1.72%,感病对照品种天亚2号病株率为42.86%。该品种对田间自然发生的枯萎病表现高抗。
4 适种区域
适宜在平凉、庆阳、天水、定西、白银、兰州、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轮作倒茬, 增施基肥
胡麻忌连作,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30 000~45 000 kg/hm2,配合施磷二铵225 kg/hm2或普通过磷酸钙450 kg/hm2作基肥。
5.2 适时早播, 合理密植
一般川水地以3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山旱地播量45.0~60.0 kg/hm2,保苗300万~450万株/hm2;二阴地区播量52.5~67.5 kg/hm2,保苗375万~525万株kg/hm2;灌区播量60.0~75.0 kg/hm2,保苗450万~600万株/hm2。
5.3 适时追肥, 防止倒伏
川水地苗期结合第1次灌水追施尿素75~150 kg/hm2,山旱地苗期、現蕾期前后结合降水追施尿素75 kg/hm2。
5.4 防虫除草, 适期收获
播种前7~10 d,可用48%氟乐灵乳油2 250~3 000 mL/hm2兑水675~900 kg进行土壤处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苗期胡麻株高7~10 cm、杂草3~5叶期用40%立清乳油600~900 mL/hm2兑水675 kg喷雾防治[6 ]。现蕾期初期喷药防治蚜虫、苜蓿夜蛾、地老虎、潜叶蝇等。蒴果黄熟后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徐朗然,黄成就.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王宗胜. 平凉市胡麻产业发展刍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17(5):72-75.
[3] 赵 玮,党占海,张建平,等. NaCl胁迫对不同抗旱强度胡麻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72-75.
[4] 党占海,张建平. 我国亚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6] 曹秀霞,张 炜,万海霞. 胡麻化学除草剂药剂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2012(2):58-61.
(本文责编: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