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8-07-13 22:42:40赵友贵李成勇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应用型

赵友贵 李成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教育部引导部分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教育,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课程体系重组等一系列问题。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以学科体系构建,没有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出发点,讨论了适应人工智能、可视化信息处理环境下的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重组,为培养工程能力的具体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以来,全国共有150余所高校开设本专业。重庆市共有5所院校开设信息工程专业[1],即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工程学院。经调研发现,大多数地方高校对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科建设角度关注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并没有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通过走访行业及企业,得出由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的创新与快速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属于重庆市“6+1”支柱产业中的电子信息行业[2],同时大数据方向还属于重庆市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从最近几年就业情况看,学生90%以上就业地是重庆,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是重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也是直接服务于重庆社会发展的。尤其掌握人工智能、嵌入式技术、VR技术和访问控制、加密技术、过滤技术等紧缺人才倍受市场青睐,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一、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注重“实践+应用”,突出“创新+服务”,力求“复合+专门”,是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专业发展特色。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升级,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国家的战略重点产业。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但目前,物联网信息人才无论质量和数量还十分匮乏。

(1)注重“实践+应用”。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的是,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信息技術和产业,在学科和产业发展上没有时间的积累。但是,本专业依托学院举办单位重庆正大软件集团的产业背景,与集团下属公司展开宽泛的合作,同时也加强与国内物联网企业合作,达到强化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锻炼学生解决物联网专业现实技术问题的能力。

(2)突出“创新+服务”。国家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指出,将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发展状态新兴也太,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我校创新创业基地,大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目前创业基地与我院联合建立的物联网公创空间已初具规模,“老师+学生”的模式在公创空间里面得到推广,“创新+服务”效果良好,特别在智能交通、智慧健康、智能出行等领域得到实际发展和突破。

(3)力求“复合+专门”。物联网的专业知识体系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每一层的知识非常丰富,我校选择的培养模式是在全面了解物联网专业涉及的标准、技术、商业模式等知识概貌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应用方向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二、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整合

(一)通识教育课程

设置了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课程实现通识与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上,在保持现有“两课”学分不变的前提下,课程内容增设“现代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工程师使命与职责”,促进学生国家意识与社会对责任的培养;在不增加大学英语学时学分的前提下,通过32学时的“专业英语”,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国际化认识以及专业英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

保留了计算机学科核心基础课程,并考虑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上采用了Java,以与后续专业教育阶段的网络应用开发部分无缝对接;在离散数学课程中,强化了图论的内容。鉴于信息工程具备计算机与通信交叉的特点,增设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将通信领域中关于通信原理、主流通信技术的内容整合在该门课程中,并站在信息工程专业角度,对教学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筛选。

(三)专业课程

对接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两大职业领域,提供了网络规划设计与管理、移动互联网安全两大课程群,为不同专业兴趣与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在课程群内部逻辑结构递进关系上,既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又强调与工程领域的层次对应,并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引入了产学合作元素,教学内容选择上体现和工程领域中的核心与主流技术的对接,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工程实际运作中的问题与项目驱动,在教材建设上,引入产学合作共同开发模式。

本课程体系通过两年的实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参加H3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取二等奖,参加重庆市级大赛获一等奖、三等奖。在参与华三通信公司等大型企业招聘时,招聘技术负责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表示满意。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广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134-139.

[2]张炳生.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6):38.

[3]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25-40.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测试(2018年1期)2018-04-18 11:53:48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5:07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