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家长请我给他的孩子“看一下作文”。她的孩子才一年级,写了篇介绍怎样做馒头的小短文。作文写得很认真,把制作馒头的每种原料、每道工序都写得清清楚楚,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写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说:“写得不错。”家长不放心,“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写得很好。”“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吗?”“没有。”家长“哦”了声,说了谢谢。
第二天,家长又来找我,还是把那篇小短文发给我看,说是改了几个字。我看了,说:“不错。”“没有问题了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我简直哭笑不得,我已经说了好多遍“不错,没问题” ,她还是不放心,难道非得找出点毛病来,才能证明我确实是个老师,不是冒牌货?!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把自己当成医生,有妙手回春之大能,而孩子就是病人,天生就是拿来给我们治的,如果看了作文不指点几句,简直就是失职。但即使是真医生,也要恪守希波克拉底的训诫“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何况孩子并不是病人,孩子本身的灵性很可能超我们大人,我们对孩子的指导未必都正确,写作的能力还真不是教出来的。
欣赏是最宝贵的教育,所以我不会采取“精批细改”的方式,从字词句篇全方位去解剖一篇作文。我更多的时候是把自己当成读者,去倾听,去理解,去回應,让孩子在交流中自然领悟怎样用文字来表达。我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写作上的成长,也是人格上的成长——更有好处。
(摘自《北京晚报》鲁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