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芳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章内容,从而获取生字、生词以及文章含义,但是无法结合阅读主题进行深化,学生也无法掌握阅读知识中的实质性内容,这就需要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主题阅读教学方法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当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教材为出发点,将作者意图和教材文章内容进行融合,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统一教学。在主题阅读教学课堂中,需要发揮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思考,从而得出最终答案与核心思想,从而实现丰富阅读技巧、积累词汇、培养人文情感的多重效果。
做好铺垫工作,创设主题情景
主题阅读主要以单元串联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当今新课程教材也都是以主题为单元,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排序,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尽可能地创设单元主题情景,结合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为整个单元教学服务。
例如教师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前,除了要向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复原图像,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昔日风采,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惨遭毁灭之后所剩下的残壁断垣,这样就形成了前后对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由于《圆明园的毁灭》主要讲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当学生看到圆明园满目疮痍时,会引发其内心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魂。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继续为学生介绍颐和园、长城等建筑修复时所花费的财力、人力,体现出完成这些伟大工程的艰难;也可以延伸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虐杀和羞辱,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前,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猜字谜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魅力,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国历史典故,在俗语中感受中华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样可实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目的。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铺垫,能够让学生融入整个单元主题情景当中,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集中探究,剖析主题
在新课程下,人教版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罗列主题,并在其中增设了导读环节,结尾也设置了一个“小书虫”来引导学生挖掘单元内容,这样的设计更加合理、奇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单元学习前后明确学习重点,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单元主题并展开复习,让学生学会引入(启发)和总结。所以,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启发与总结作用。如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创造单元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主题研究和自主阅读,凭借集体力量去寻找单元主题、领悟中心思想,教师更多是负责引导和帮助。到了最后1~2个课时,再进行课堂练习与问题解答,以深化阅读讨论成果。
如五年级下册中的“童年”单元主题,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讨论空间,让学生在《牧童》《舟过安仁》文章中感受我国古代儿童的日常生活形态,之后再引入《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去感受那个时代儿童的生活情况,让学生描绘自己童年的生活和向往,也可以对各阶段童年进行猜想,教师将学生的故事和猜想总结起来,描绘出学生理想中的童年,之后再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在讨论环节里,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从而深化理解。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课内讨论延伸到课外,只要学生用心去阅读,就会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也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童年应该怎样过才更有意义。
拓展比较,内化阅读能力
无论文章结构如何变换、故事人物怎样复杂、文章景色多么多彩,只要是在一个主题单元下,则文章的目标和立意就是统一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完相关知识之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理解主题文章的能力,心中也有了一个主题的架构,因此学生在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时就学会了感悟,不会断章取义。此外,除了要在课堂开展主题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相应的文章,以一个单元主题带动整个文学层面,以点带面,从而构成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
从教材层面上来看,其中很多主题都值得深度挖掘,如“战争与和平”“大自然的启示”等,每个主题都会涉及到很多课外读物,如《昆虫记》《战争与和平》等等。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在情感,让情感得到升华,感受文章中的情感、道理。再者,教材中还有很多名著的节选,这时教师即可顺水推舟,提出我国的四大名著,让课文中的人物变得更加丰满,并使学生深度感受到整部作品的含义,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主题阅读教学也是新课程下的重点教学模式,在教材中即可体现。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单元内容,加强阅读与知识之间的联动,构建主题情景,发挥阅读教学中的各种效用,在课前做好备课、课中及时引导学生、课后鼓励学生阅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