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美学意蕴

2018-07-13 07:03孙红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壮美崇高和谐

孙红

摘 要:善财童子是《华严经》所塑造的一个人物,他出身优渥,但是后来经过文殊菩萨的引导,经过五十三参,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成佛。方东美在他讲授“华严宗哲学”时,多次提到善财童子,多次提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修行道路。分析方东美对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修行路径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意象具有崇高、壮美、和谐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善财童子;美学意蕴;崇高;壮美;和谐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4-0057-04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4.009

善财童子是《华严经》所塑造的一个人物,他出身优渥,但是后来经过文殊菩萨的引导,经过五十三参,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成佛。方东美在他讲授“华严宗哲学”时,多次提到善财童子,多次提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修行道路。方东美说:“在《华严经》里面的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也就是《普贤行愿品》,在这一品中,它拿佛的化身,变成一个纯朴而天真的小孩,一位极具天才的孩童叫做善财童子。他所有的成就就是良心,良心上面是极纯朴,但是他一点阅历都没有,像这样一点阅历都没有的天真孩童,你把他投到天堂上面去,他所表现的精神当然是幸福快乐的境地,但是假使不幸而堕落到地狱的深渊中去,他照样变做一个恶魔。所以为了要给这个天才的孩童充分的考验,只好请他(善财童子)南行求法,去接触五十三种不同的生命种类(善知识),体会这些善知识的生活方式。从他们的经验、知识、计划、遭遇到的种种困难,甚至他们所经历过的痛苦和罪恶,都要他普遍的在各种不同的生命圈子里面去磨炼。最后再回到文殊菩萨处去求证,因为这时的善财童子是真正透过智慧的洗礼感化,所以文殊菩萨便认可他的智慧。”[1]41-42

分析方东美对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修行路径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意象具有崇高、壮美、和谐的美学意蕴。

一、善财童子的崇高之美

方东美对善财童子的修行的描述使我们感受到了崇高之美。

崇高,其实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因此应该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美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的内容是人的真、善统一的实践,它的形式是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性肯定。一般来说,作为人类真与善相统一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是静态的,其形式是和谐的,人们在观照这种和谐的静态的实践结果时,获得一种优雅平静的喜悦,这类对象便是优美;而形式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荡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崇高对象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而那些反映着这种冲突印痕的静态物象,便也同样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如果说我国出土的古代石器、彩陶纹饰上显现着许多优美的形象,那么在流传下来的许多古代神话及饕餮纹青铜器上显示的则是崇高的格调。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等,都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先人们的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如:“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竭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不畏艰险,不甘屈服,表现出了要征服自然(太阳)的伟大气魄,虽然遭到失败,但这种精神是极为崇高的。

善财童子在修行过程中,也体现了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崇高精神。

善财童子在修行的过程中,经过五十三参,接触了五十三种不同的生命种类(善知识),体会这些善知识的生活方式。从他们的经验、知识、计划、遭遇到的种种困难,甚至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罪恶,都要他普遍的在各种不同的生命圈子里面去磨炼。最后再回到文殊菩萨处去求证,因为这时的善财童子是真正透过智慧的洗礼感化,所以文殊菩萨便认可他的智慧。

方东美描述了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參,他认为我们应该效法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他说:“倘若我们都能应用这一种态度,在学问的领域中去虚心学习、虚心体验,每个人起码都像善财童子有五十三位善友,在知识界上的前辈,虚心跟他们学习和体验,然后他才能以别人的错误,作为自己的警惕,看出别人的错误,应警惕自己不要陷到那个错误里面去。这样子在学问方面才真正能一步一步接近真理,而这个真理才不是空洞的abstract truth(抽象的真理),而是根据生命的体验、阅历,所亲自体会出来的。而且这个体会都是以别人为活榜样,溶解透进到我们自己的生命领域,其间的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经过了深厚的阅历之情形下,才能形成圆满坚固的信念,信圆果满,真实不虚。”[1]108

善财是生于福城的富家公子,物质上可以说是非常富有,精神上是不是也富有呢?当然不是。当文殊来福城弘法时,善财随着全城的人都来听文殊讲法。文殊注意到这位公子,感到他有灵气,并且也知道他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遂建议他去“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这样,善财就成为修菩萨道的一个象征。

善财修行依的是文殊的指引,也可以说依的是智慧的指引。善财修行到最后一站是普贤菩萨对他的加持。在佛界,普贤主德行第一,他重德,重行。善财的修行始于智慧终于德行,意味着生命的智慧要落实为生命的创造,而生命创造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华严经》中,《入法界品》描写了善财按文殊的建议向各善知识问学及修学的全过程。此篇经文在唐八十卷《华严经》中属“逝多园林会”,为三十九品,是《华严经》的结尾。善财参学的善知识共有五十五位。五十五位中,遍友童子未说法,文殊师利两度说法,故只有五十三位为善财所参问。此篇经文极富文学意味,简直就是一篇优美的游记。其中蕴含的美学意味也非常丰富。

经文开始,写文殊渐次南行,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游历人间,来到福城东,在庄严幢婆罗林中向广大施主传法讲经。关于文殊师利讲经的状态和讲经的目的,《入法界品》写道: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诸大众,以自在大慈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2]278

这段话最为关键的一句是“随其心乐现自在身”。身、心在佛教中是两个重要概念,身属于色界、物质的世界,心属于有情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心在身之中,然因受到身的约束,不得自由,怎样克服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约束,将色界改造成有情界,同时又不是将色界消灭,而是保留它的存在,这是佛教最为看重的问题,也是佛教的主题。

这个过程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了调伏界。调伏界以实现色界与有情界的合一为目的,当这种调伏达到最高境界时,便成为调伏方便界。调伏方便界全是光明,没有黑暗。生活在这个境界中,人的心全是快乐,人的全部行为均随其心,而又合于佛道,既自在又不逾距。文殊师利威光赫奕,心情舒畅,自由自在。他的这种状态就是成佛的境界。实际上,文殊以自身树立了成佛的榜样。审美体验处于巅峰状态,就与文殊的“随其心乐现自在身”相类似:也是这样的快乐,不仅有心的活动存在,还有“身”的活动存在;心是快乐的,身是自在的。

善财童子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在克服困难的修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崇高之美。

二、普贤菩萨的清净之美

善财修行到最后一站是普贤菩萨对他的加持。

对于这一点,方东美是这样说的。他说,善财童子经过五十三参后,最后再回到文殊菩萨处去求证,“因为这时的善财童子是真正透过智慧的洗礼感化,所以文殊菩萨便认可他的智慧。但是虽然他已认识了智慧,但是对于行动能力的考验方面,文殊菩萨认为认为他还不算内行,便要善财童子再去拜访普贤菩萨。因为普贤菩萨是一个创造活动的精神主体,假使也能蒙受他的认可,那么才可以说不落空。”[1]42

在佛界,普贤主德行第一,他重德,重行。善财的修行始于智慧终于德行,意味着生命的智慧要落实为生命的创造,而生命创造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当普贤菩萨为善财“摩顶”,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之后,普贤竟让善财观瞻他的清净身:

善男子,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刹者,必得生此清净刹中;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身者,必得生我清净身中,善男子,汝应观我此清净身。

尔时,善财童子观普贤菩萨身,相好肢节,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海,一一刹海皆有诸佛出兴于世,大菩萨众所共围绕,又复见彼一切刹海种种建立,种种形状,种种庄严,种种大山周匝围绕,种种色云弥覆虚空,种种佛兴,演种种法。……[2]359

按佛教教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等区别,色界是物质的世界,无色界是精神的世界。善财闻道,开大神通,为的是精神世界的彻底解放。有意思的是,善财开大神通后,普贤并没有让他抛弃物质世界,而是让他观瞻到了辉煌的物质世界。可见佛教对色界即物质世界并不是完全抛弃的,而是让它升华,升华出一种精神方能有的辉煌和壮丽,换句话说,让它成为精神的象征。

“清净身”,身是物,清净是灵,有了灵的清净才有了身的清净。清净是纯真,不是单一,实际上它是无量数的丰富。这不就是美吗?我们还注意到,普贤的清净身,有毛孔,说明他是有生命的,充盈生意的。这是人的生命,但不只是人的生命,还是整个佛国的生命。佛国不只是如善财童子所看到的无量数的诸佛,而是一个难以穷尽也难以描述的生命世界。所有出现在佛国中的具体事物,都只是这种生命境界的象征。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的坦诚相见,表现了他精神的清净无暇,使人感受到了他的清净纯真之美。

三、华严世界的壮丽之美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的理想世界是华藏世界”。[1]171通过方东美的描述,我们能够感受到华严世界的壮丽之美。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的立场认为这个世界上的理想世界就是“一真法界”。这个一真法界就理想这一方面看起来,若用《华严经》的名詞来说,就是“华藏世界”,它是光明显耀的“金色世界”,是“宝光世界”,也是一个价值的理想世界。不过这样的理想世界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于现实之内。对于这个现实世界,如果从《华严经》的领域去看,那么整个世界的许多差别境界,有所谓的“世界海”。方先生对“世界海”进行了比喻,他说:“这就好比我们从近代天文学中获得新知,或从Mount Wilson(威尔逊峰)天文台上面,用天文望远镜一看,便可以观看到宇宙的里面无量数像星云世界那样的世界。地球不仅是一个comic dust(宇宙尘埃),连太阳系也是comic dust(宇宙尘埃),而且是无量数之一。”[1]171-172

方东美说:“依据这个观点,假使我们觉得在地球上面生活得不美满,有时候也可以想到月球去,想到金星上面去。但是等到你真正在金星上面生活的时候,在那个世界,又将会发现有很多的缺陷,会再认为不美满。这是什么道理呢?这都是因为你把美满的世界摆在他生他世,与你现在的世界无关。但是从《华严经》看起来,所谓‘华藏世界’就是世界海里面的‘世界种’。整个宇宙有二十重的世界种,在这二十重的世界种里面的第十三重,就是我们目前所住的娑婆世界,它可以说是一切现在人类同其他的生物所寄托的现实世界。而这个现实世界,我们透过《华严经》看起来,它就是从光明照耀所显现出来的一个金色的世界,一个妙香世界,一个宝华世界。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价值的理想世界。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这个世界有成等正觉的佛,在这个世界上面的众生,人人都可以成佛,而成佛的地点不在他生他世,就在‘一真法界’内。‘一真法界’的中心,是佛的光明,而这个佛的光明是由一切人类伟大的理性所启发出来的,是自己内在的精神之光所照耀出来的内在自性,这样子一来,才叫它为‘别教’。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出现的众生,都是以佛的身份,——众生与佛不可分,——以彰显佛的神圣本性。所以说这个世界是价值上面最高的理想。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你自己内在的心灵领域所显现出来的最高价值。你不必再等别人来救你,也不要等到你死后,再经过漫长的‘中阴身而有’的时期,才去攀附于未来的世界。”[1]171

方东美描述的华严世界是光明显耀、香气四溢、重重无尽的“金色世界”“宝光世界”,体现出了令人赞叹、眼花缭乱的壮丽之美!

四、自在境界的和谐之美

善财童子问学达很高成就后来到弥勒菩萨处,如果说,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普贤菩萨是德行的象征,那么弥勒菩萨则可以理解为化智为行,融慧创德的统一人格的象征。

善财童子观瞻过弥勒菩萨管理的毗卢遮那楼阁,这楼阁所藏富丽堂皇,《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是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生大欢喜,踊跃无量,身心柔软,离一切想,除一切障,灭一切惑,所见不忘,所闻能忆,所思不乱,入于无碍解脱之门,普运其心,普见一切,普申敬礼,才始稽首,以弥勒菩萨威神之力,自见其身遍在一切楼阁中,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2]351-352这里说的“自在境界”与普贤菩萨说的“清净身”是一回事,都是融实入虚,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生命创化世界,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

对于自在境界,方东美是这样描述的。他说,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之后,在文殊菩薩的指导下,便去拜见普贤菩萨,圆满了普贤的行愿,获得了普贤菩萨的认可,然后再要回到文殊菩萨那里去时,“忽然在天空的空中楼阁的里面,出现了一个大的精神主体,就是佛的化身弥勒菩萨。也就是说弥勒的楼阁一下子打开来之后,文殊菩萨便进去了,善财童子也跑着进去,看看里面尽是珠光宝镜。所谓精神宇宙里面的一切精神宝藏,其中所藏的秘密,都是在那个地方交光相网。看见前面有楼阁,楼阁里面有弥勒,弥勒又面对文殊,文殊又面对善财,善财又面对千千万万反映出来的善财。这就是拿善财这一生的丰富经验、丰富的阅历,获得了真确的知识、真确的行动计划,最后证明他所得到的境界,就是《华严经》第一品《世主妙严品》及《如来现相品》所讲的宇宙里面最高的精神极乐幸福的境界。如此再一一回顾,便发现大家都是佛,善财也是佛,一切有情众生也是佛。”[1]42

方东美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华严经》不是一个凭空的理论著作,或者是宗教的教条宣传。它有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步骤,可以获得最确实可靠的结果。而这个最确实可靠的结果,一定要从每一个人的内心,每一个人的内在精神里面去体验,能如此确实去实践、去体验,然后才不会落空。这就是李通玄到澄观、到戒环,从《华严经》“能诠之教”这一方面,对这一种宗教的教义,同宗教精神意义内容的具体说明。

方东美认为,其实不仅是善财童子如此,或者连一切有情众生在内,了解了这里面的内容之后,马上便会挺起胸膛来便说我就是佛,你是众生,我来救你。如果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危机,因为这是更大的假名菩萨。“所以要把这一骄傲心去掉,最后回到微妙不可思议解脱境界里面去,我们大家都是佛,而不仅仅是佛而已,甚至忘掉自己是佛,一点骄傲心都没有,然后再回过头来随顺一切世间情景与条件,处处都是安详和谐的生活。”[1]43

总之,通过方东美对善财童子的描述,我们对善财童子这个宗教经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方东美对善财童子的修行的描述使我们感受到了善财童子的崇高之美。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的坦诚相见,表现了他精神的清净无暇,使人感受到了他的清净纯真之美。方东美描述的善财童子到达的华严世界是光明显耀、香气四溢、重重无尽的“金色世界”“宝光世界”,体现出了令人赞叹、眼花缭乱的壮丽之美!善财童子最后达到自在境界,达到了佛性和人性的统一,体现出了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 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 王良范.华严经今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杨 飞)

猜你喜欢
壮美崇高和谐
百年圆梦·壮美广西——全国美术名家画广西
毓秀古郡 壮美象州
在山巅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