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广泛实施,国家助学、社会助学和学校减免学费等对贫优生的资助已经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之中。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资助政策在经济上帮助学生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进一步阐明了资助政策不仅从经济上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而且还能从感恩、诚信和励志等方面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更好地体现了资助政策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资助政策;育人作用;双重功能
作者简介:孙凤君,河南省开封市回民中学教师。(河南 开封 4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学生资助专项课题“中学阶段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JKGHXSZZ-3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2-0009-02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国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而资助育人指学校教育工作者把国家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策略,它在解决贫困生学习生活困难的前提下还能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资助的意义和双重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资助政策的育人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发挥资助的激励作用
在发放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时,不仅要按规定发放,同时还要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学校要把宣传引导作为资助育人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发放中逐步形成学校宣传政策、政教处解释办法并组织实施、班主任动员引导宣传、引导和发放模式,保证资金的顺利发放。比如:政府可通过教育网站或下发文件的方式让各级各类学校了解文件精神,再由各个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各种互联网平台、全校集会、家长会和班会等方法和途径进行宣传,进而让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感受党、政府及学校的关爱,进而知恩图报、发奋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对受助学生的激励作用。
二、完善资助制度,规范资助金的发放程序
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保证资助金发放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制定完善的发放制度并组织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建立健全资助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小组,制定发放办法。对申请资助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个人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建立受助学生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公示资助结果,并进行受助后的跟踪检查。其次,在资助金发放过程中,还要接受资助管理中心、学校政教处、会计室、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面的监督,严禁以评定和发放资助金来谋取私利或送人情、拉关系等不正之风。纪检部门也要实施全程监督,确保在资助金发放过程中不违反国家政策,不侵害学生权益。再次,在发放资助金时还要做到透明公开,及时公示受助学生名单,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随时抽查发放情況,杜绝各类资金出现截留、挪用和发放不及时的现象,确保资助金发放到位,解决受助学生的燃眉之急。通过完善资助工作,切实使困难家庭受益,困难学生受益,使他们心存感激,进而努力学习,贡献国家和社会,从而更好地体现资助政策的优越性和育人作用。
三、引导受助学生合理使用资助金,有效发挥资助金的作用
学校作为国家资助金发放的组织实施部门,要始终坚持“把好事办好,钱要花在刀刃上”原则,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会、交流会等形式,在受助学生中广泛开展“有钱我该怎么花”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制止铺张浪费、吸烟酗酒、迷恋网吧等不良消费。记得在上学期的资助金发放过后,河南省开封市回民中学(简称“我校”)我校一个学生领到资助金后,打算去商场买下心仪很久的一双名牌运动鞋,班主任老师听说后立刻找这名学生谈心,告诉他在吃穿方面不要和其他学生盲目攀比,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更不要崇尚名牌,因为马上要交下学期的学费,教育他应该用这份钱交学费,以减轻家庭负担,要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最后,这名学生听从了老师的劝导,并一再对老师的劝导表示感谢。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鼓励、心理辅导、素质能力的提高,培养其良好的品行。学校还可经常通过讲座、培训、主题班会、致学生的公开信等形式,积极开展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奋发有为,克难奋进,自强自立。
四、以资助为契机,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
在资助工作中,大部分受助学生都能心怀感恩之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认为自己贫困,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还有些学生相互比较受资助的金额,觉得自己受资助的力度太小,他们从未考虑别人是否比自己更需要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资助工作理念,从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变为全方位的资助。对资助对象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外,还要给予更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关爱和尊重,要让学生懂得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的。同时,还要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要让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物质贫困而导致精神上的贫困,要他们学会面对困境能自立自强,使之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并战胜困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和自立自强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知道在接受社会和他人的给予后要心存感恩,进而把这种感恩之情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品质,并积极践行。在心怀感恩之心的同时刻苦学习,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同时引导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知恩图报、反哺社会。我校有一位叫王明的男生,从小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成了一个孤儿,轮流寄养在舅舅和姨妈家。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始终没有停息。突然有一天,他对老师说要退学,原因是舅舅因病不能挣钱供他上学了,要他打工挣钱,替舅舅分担家庭重担。当时,正好赶上每学期一次的特困生资助,他的情况又符合贫困生的认定条件,就顺利获得了资助资金。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但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还使他觉得心里很温暖。后来,学校又通过做他舅舅和姨妈的工作,使他重返课堂。于是,他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学习更加刻苦勤奋。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尽可能多的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王明的求学经历让我们感触颇深:这个孩子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是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爱心以及国家的资助政策让他从濒临辍学的境地解脱出来,重新获得求学的机会,并以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人。由此可见,资助既是对学生的努力和成绩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又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相信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普及,会有越来越多品学兼优的学子从中受益,并以此为动力,宣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真正实现资助和育人的有效结合。
五、鼓励受助学生发挥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示范引领作用
无论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还是助学金获得者,他们都不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品质。对于广大普通同学来说,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发挥这些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后续跟踪和教育管理工作,要对获奖获助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动向进行动态把握,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广大同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通过举办表彰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彰显先进模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例如,我校的张恒同学身体残疾,家庭困难,但他身残志坚,在学校的资助下坚持求学、自强不息,于2017年2月获得2016度“全国最美中学生”的荣誉称号,学校为此向全体学生发出向张恒同学学习的倡议,掀起了向他学习的热潮。在张恒同学的示范引领下,随后又涌现出“市美德少年”张航等优秀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实施,可以把学生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有机融合起来,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得到资助的同时,增强时代责任感,把握努力方向,知恩感恩、回报社会。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体现国家资助政策的育人作用。
责任编辑 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