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华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对尚不具备完全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这种情况已引起学校、家长、社会及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
读小学四年级的小蕾,平时手机不离身。小蕾说:“平时玩手机就是刷刷微博聊聊天啊,要不然就是打打游戏,我觉得跟手机打交道更容易。”小蕾的父母平时工作忙也不怎么管女儿。小蕾的母亲说:“出去吃饭,她就埋头玩手机,一顿饭也不说几句话。”直到班主任找到小蕾的母亲谈心,她才发现,原来女儿在班上性格孤僻,和老师同学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像小蕾这样,小小年纪就离不开手机和网络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即便严格监管也防不胜防。张女士平时严格限制女儿使用手机和电脑时间,张女士说:“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半小时,周末可以放宽到一个小时左右。女儿也很自觉,学习从来没让我们费过心。”可小学成绩优异的女儿,自从初一选择了一所寄宿学校后,就开始沉迷网络,成绩一落千丈。“寝室熄灯了就躲在被窝里偷着玩,没有网络就开手机流量联网玩,一个多月下来,光手机费就好几百,视力也开始下降。”张女士忧心忡忡地表示,要把女儿的手机换成老人机,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极大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更好、更快地去获取知识,为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利用得不好,就会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到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5项具体要求:
一、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类信息充斥网络,中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
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教育引导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紧抓实抓好这项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二、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对排查中发现的涉及中小学生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宣扬赌博、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及时向当地文旅、公安、网信等部门报告,会同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对发现的学生沉迷网络等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会同当地宣传部门以及新闻媒体,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播放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及时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各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教育部将研制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手册,制作专题警示片,上传至教育部门户网站供各地下载使用。
四、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等管理工作,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各校要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中小学责任督学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将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
五、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各地各校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一个不漏地提醒每位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要认真做好预防沉迷网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复印发放工作,确保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
防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要坚持发展、预防和干预相结合原则。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做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预防是针对可能出现和发生的网络沉迷问题进行专题教育,预防网络沉迷的发展。干预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的网络沉迷问题的专门治理。防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网络沉迷问题进行科学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之间应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对于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干预,要坚持治疗、管理和教育相结合。沉迷网络,尤其是严重的网络成瘾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严重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借助一定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情况只能针对网络成瘾严重者使用,而且不能成为主要的手段。对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干预应以日常教育和管理为主,制订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抵制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通知》强调加强管理和教育,要求组织开展全面排查,严格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这对于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发生是及时、必要的。然而,预防和治理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不应只是学校的任务,更不是学校能独立完成的。网络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能参与,而上传到网络世界的资源就变成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社会和个人都有维护网络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因此,需要建构一种多方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共同构筑防治沉迷网络的合力。
首先,中小学生要增强自律和自控能力,外界是诱因,个人是关键。中小学生自身要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要提高个人修养,有意识地控制玩游戏的欲望;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甚至要做到不碰、不玩游戏。中小学生应做到只在家和学校上网,不去网吧上网;在家上网也要保持适度,控制时间;学会甄别信息,选择对学习有益的信息,拒绝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
其次,政府要有决心,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弘扬网络的正向价值,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大对违规违法内容传播的处罚力度。同时,以技术方式控制可能出现的网络游戏,如实施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制、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等。要强化网络游戏发布者、网络平台的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责任。对于网络游戏制造商和平台信息的发布者以及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而言,投资网络游戏是为了谋利,制作和运营游戏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玩。因此,所谓好的游戏、成功的游戏一定是“粘性”大的游戏,以此增加“吸引力”和“点击量”。依靠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来增加业绩,而往往缺失社会伦理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网络游戏开发商和平台的发布者把社会责任与伦理放在首位,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视为企业优先考虑的社会责任;净化游戏中的不良因素,不为一己私利传播不良内容。同时,政府要加强对网络企业的严格监管,并辅之以高压处罚方法。
再次,家庭是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教育的第一现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承担起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没有履行作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监管,家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有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家庭对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影响极大,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亲子依恋、态度及教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通常专制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睦,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在缺少现实交往的情况下,孩子为找寻寄托而迷恋网络,最终沉迷其中。要使学生走出网络沉迷,需要优化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应积极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在网络使用上,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家长要跟进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状况,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的行为。
因此,构建家校共育的教育环境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知》配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意在引起家长对子女沉迷网络行为的高度重视,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从2011年多部门印发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实施方案》到近日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家长和家庭教育正面引导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改变当前学校教育单兵作战的教育生态,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诸位家长:
互聯网络既兴,移动终端正盛;信息交互通达宇内,图文视听精彩纷呈;有助沟通便捷,能广世人见闻,可增少儿学识,更促社会繁荣。然成瘾游戏、邪恶动漫、低俗小说、网络赌博,附生蔓延,危害孩子健康,亟须大力防范。是以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力行“五要”,与学校共筑防范之堤。
一要善引导,重监督。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
二要重表率,立榜样。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
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四要导心理,促健康。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
五要多配合,常沟通。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防孩子沉迷网络,须各方尽心尽责。为易记忆、广传播,特附“防迷网”三字文:
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
迷网络,害健康,五个要,记心上。
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
要身教,行文明,做表率,涵素养。
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
要疏导,察心理,舒情绪,育心康。
要协同,联家校,勤沟通,强预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希望《通知》能够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