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九军
(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甘肃 嘉峪关 735100)
中小金融机构多是近十年内成立的新兴金融机构,市场认可度还不高,这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提高市场认可度,提高其在企业居民以及同业当中的地位及知名度,占据市场份额。
出于技术、资金等原因,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硬件条件还不成熟,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信贷对象的信用等级状况无法科学准确判定,存在潜在的道德风险。?同时,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内部规章、市场定位、业务规划、风险防控、后期处置等软环境设置方面与当前成熟银行存在不小差距。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为相对较低增长速度,信贷资产压力不断增加,不良贷款率反弹压力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客户一般为不符合各大商业银行授信条件的中小个体工商户或从事限制性行业,信贷质量出现恶化的可能性较大,不良贷款清收较为困难且成本较高,维权成本较高成为中小金融机构遇到的普遍现象。
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受连续降息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影响,加之前期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导致的不良资产不断暴露,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水平越来越小,存贷利息收入差贡献度逐渐降低。从中小金融机构的利润构成上看,来源较单一,主要以信贷产品为主,执行利差逐渐缩小,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和利润空间呈收窄趋势,导致资金成本上升。
一般来说,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创新能力较弱,自身实力较弱,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产品种类不丰富,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吸收客户存款为主要途径,并且这种能力远远不如大型商业银行;另外,中小金融机构在自身市场开发、企业客户维护、资金实力与规模、对市场整体的把握及信用等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融资难度较大、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资产规模等指标不能达到行业监管部门对部分金融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只能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传统业务利润下降,造成短期内财务状况可能恶化,也可能影响其长期可持续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结构已经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
一是揽储压力加剧。存款分流严重,金融机构为保证头寸充足,须加大揽储任务考核,同业竞争压力较大;二是竞争对手增加。互联网金融注入、理财公司、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加入市场,混业经营趋势愈发明显,金融机构脱媒步伐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减少。
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收入的传统经营方式受各方面挑战,发生经营变革的趋势不可阻挡。一是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需根据中央银行间接的调控力度和实体经济的运行幅度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响水平,评估利率的变动及利差空间的宽窄,实施交易行为以决定利率,金融机构适时调整利率将成为常态化行为,风险管控难度加大,改变了金融机构运营环境。二是融资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方式是缓解目前矛盾的关键所在,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三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将成为企业权衡的选择,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下降将进一步挤压商业银行所占据的优质高效的信贷市场。
中小金融机构可借助利率市场化契机,提高自主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找准定位,寻找差异化的特色路径,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改变“大而全”粗放模式,以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加大存款产品创新力度,优化产品期限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融合,加快发展当前较为前沿的新兴金融业务,加强向大型金融机构的学习力度,大力发展同业业务、中间业务及居民个人理财业务,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市场产品,提升产品吸引力,提高收益。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服务渠道,如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整合优势资源,提供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个性化需求。二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优先支持高端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提高金融产品便利性和盈利性。三是推出社区居民网点新模式,利用自身船小好调头的先天优势,在居民社区设置个性化的小型网点,形成天然吸引居民客户的个性网点,让居民就近体验优质金融服务。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中小金融机构要快速转变思维模式,放弃以前单靠存贷差的落后观念,进一步加大市场探索和开发力度,准确定位市场和自身位置,加强市场调研力度,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市场道路,开发吸引大众客户的金融业务和产品,抓住一部分特定客户,巧妙回避与商业银行在传统领域抗衡,探索出适合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之道。
加大金融业务与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紧盯市场动态和居民需求变化,不断向大机构和东部先进地区的学习力度,培养属于自己的业务发展渠道,逐渐形成符合自身产品开发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吸收消化,开发符合自身和地区特点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提高经营效益,形成自身独特的业务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