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婷
(交城县乡镇劳动保障管理中心,山西 吕梁 030500)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将人力和物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与物力处于均衡状态,从而保证人力和物力的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与选拔、培训与发展、激励、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安全与福利等。社会保险属于劳动福利范畴,是指以立法通过保险形式运作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因年老、伤病或失业等失去劳动能力和工作机会的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
社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当企业及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时,如果发生意外和工伤事故,属于社保基金的保障范围,社保机构会及时予以认定赔付。而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不为员工支付社会保险费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直接增加资金的压力,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社会保险是企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激励制度之一,它不仅体现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而且使企业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可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员工的薪酬一般分为短期薪酬和中长期薪酬,保险作为员工的隐形工资,属于一种长期薪酬,它可以更好的避免员工的意外支出。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是否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人才选择企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员工在离职过程中会综合考虑自己的权益,包括社会保险的隐性利益。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提高员工的稳定性[1]。
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经办机构都是根据保险类型而设定,各险种业务相互独立,只少数省市的社会保险业务实现了“五险合一”。在定性、组织、流程以及系统方面均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独立性。而且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它导致了更多的传输环节,分散的信息处理,以及无法共享资源,这限制了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严重影响着参保对象的跨区域流转和权益维护,给人们异地就业、就医带来了更多的不便。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滞后也制约了社会保险业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确化和现代化。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包含社会保险计划和方案,但目前我国企业对社会保险不了解,人员不到位,管理薄弱,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险发展计划。一些劳动者对社会保险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这就阻碍了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缺乏政策法规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一些企业也没有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者,一般由财务或办公室人员负责,这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专业知识,导致社会保险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根据“一票制”和“一站式”服务流程的整合,将“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体系整合起来,形成“高度统一、扁平化、规范化、数字化”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体系。2018年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关改革计划,其中提到:将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就是这方面的信号。
目前,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信息集中、中间环节减少、社区终端派送服务”的原则。各级社会保险信息数据中心应依托网络,开展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多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业务经办、公共服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监测预警、政策评价、基金监督等在内[2]。
科学合理设置机构,优化经办资源整合,强化经办队伍建设,提高经办人员素质,实现标准化建设,让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设置统一的“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逐步实现经办机构的垂直管理,促进区县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以满足社会保险业务省级统筹直至国家统筹的要求。
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从领导到员工,每个人都认识到社会保险的意义,认识到社会保险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员工的生存线。要消除员工的误解,提高员工的自觉性,使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社会保险的各项活动。没有社会保险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注重人才的培养,增加人才的引进。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开展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立社会保障人员正常的教育培训机制。
企业要不断完善和规范人力资源招聘及培训,提前制订好人才招聘计划,确保配备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也直接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给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以及归属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要积极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更好的实施社会保险,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