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客观评价、监督执行与管理咨询,使得企业能够有效、健康、持续性地经营发展下去。目前中国企业中只有部分大型上市及国有企业才设内审岗位,究其根源主要是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而言不创造价值,只是一个成本费用中心,但却忽视了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提示,改善组织运营,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好的纽带作用。
综合2013年至201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名单》中排名较靠前的茶叶企业的内控审计问题发现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点:
(一)茶叶销售价格定价混乱
众所周知,茶叶市场价格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个企业中的同一个SKU在当年的销售过程也会出现多种价格,茶叶企业普遍没有制定价格管理办法,办法是用来规定不同的产品如何定价、调价,如何价格维护。在销售系统中的调价信息不能高效地传递到销售业务人员手中。
(二)茶叶企业众多、毛利丰厚,但行业无领头羊、竞争激烈
根据天眼查网站数据统计,经营茶叶业务的企业有10万多家,但被大众所知道的不足千分之一。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开数据显示茶叶的销售毛利在30-50%之间,销售毛利率高,利润丰厚。目前茶叶行业中却无绝对领先地位的茶企,无领头羊。且在国内主板交易所中也无上市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的也只有将近30家。从挂牌茶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风险来看主要集中于茶叶销售地域集中,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茶叶属于非标准产品,生产机械化率相较于其他食品类行业较低,且差异性较大,尚无成熟的茶叶生产线
茶叶的制作需要繁琐的工艺,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茶叶对于温度、湿度、甚至是氧化程度都要有极高的要求。传统茶叶的制作需要技艺娴熟的茶艺师从选料到炒制、烘焙、发酵等各个工艺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但目前这部分专业人才的逐渐流失,导致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产品差异较大。整个茶叶行业中的机械化程度相较于其他食品类行业较低,目前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尚无成熟的制茶生产线。
(四)采购标准难以确定,采购定价随意
采购原料的标准除了基本的理化指标之外,剩余部分主要是通过茶艺师的评审,这种方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茶叶是非标产品,影响采购价格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是采购市场价格不透明,导致采购定价随意,无法量化。
(五)研发成果的转化率较低
茶叶在研发时对于销售市场或消费者的需求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已投入,研发的成果无法对企业产生新的增长点;各大茶类之间的生产工艺差异性较大,茶叶大类之间的生产工艺无法共享研发成果,生产工艺存在单一性,投入之后的成果转化率较低。此外,研发的时没有合理预测相关成果转化后的财务模型,研发的产品定位和定价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及市场的影响,产品的组合及产品研发缺乏连续性,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高,研发新品后的卖点不足、性价比缺乏,研发之后的成果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取得合适的保护。研发后的成果没有评估研发效果后就继续推进新的研发,对于淘汰或者失败的研发案例没有总结经验教训。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在设计层面即制度层面督促、审核相关销售职能部门编制的销售定价政策并对出台的销售政策进行审核,从设计层面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单位销售定价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
再次,内部审计机构要对销售定价的变动流程进行初步审核,确保销售定价的变动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审计部门要结合公司战略定位的要求,拟定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制定审计计划,为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在审计过程中以业务发展为导向,及时揭示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重大缺陷,并将审计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争取获得更多的毛利,使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面对茶叶非标产品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标准化:一方面是通过产品的外包装给消费者一种视觉上的产品标准化形象,从而认定茶叶也是标准化的产品,另一方面是用制造业的极致工艺流程将茶叶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的理化指标进行固化,就像立顿的产品一样,他们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挑选品茶专家和调茶师,在他们的精心拼配下,可以严格保证茶叶质量稳定,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从生产工艺上真正实现产品的标准化。
内部审计部门在产品标准化中审核要点是对于产品的外包装设计的合法合规性,包装设计的供应商询比价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核;产品外包装的可持续性和延续性进行关注;同时对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进行抽查,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的内部控制点,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有效性检查。
如果有标准化的产品,那么对应到原料茶就应该是有标准化的,采购的标准就是确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敦促建立一个茶叶采购市场行情信息系统,由业务部门将近几年的茶叶采购数据录入系统,采购价格就可以与市场价格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做一个公允的判断。同时内部审计部门敦促业务部门组织建立一种采购定价的审批机制,通过密码评审的方式,每次采购原料的时候可以在公司内部的茶艺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奇数位或偶数位的茶艺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采购的原料定价给出指导价格,然后再根据科学的计算方式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采购价格。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在项目的研发立项时,内审部门就要对研发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项目的可研报告是否充分,质询研发过程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查看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应急机制及流程,对研发过程的阶段性汇报进行纠偏分析。内部审计部门在研发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研发前的项目论证,研发过程的监督,研发关键节点的偏差分析,研发后的成果转化的后评价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研发项目后评价审计时要通过项目成败得失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同时将项目的后评价结果纳入到经理人的综合考核评价中。
茶叶产业链环节主要有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宣传推广-销售-运输-消费-现金收入。内控环节如果控制的好,在合规的基础上就能高效地帮助业务发展。茶叶企业从一片树叶到毛茶再经过拼配变成成品茶或者精品茶。内部审计部门从产品的研发环节就已经开始全过程地监督纠偏,再到后期的研发成果评估,从研发项目中总结经验教训,从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到采购定价的标准确定,再到生产加工环节中的自动化的、机械化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最后到销售政策和销售定价的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的监督。
内部审计一方面是在工作中监督经营管理层对治理层意思表示的执行力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由于接触的内部公司的信息比较多,更容易获取公司相关制度方面的信息使得在对业务发现的问题中,可以在制度层面提供咨询指导建议,同时提示风险。
由于茶叶不是一个标准产品,为了保证生产的产品是适销对路,且符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要求,亟待设置内部控制程序及相关业务流程图。在设计内部控制程序的时候也需要组建一个可追索的责任认证体系,每个环节都有认真负责的相关人员。内部审计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可以增加企业价值、改善组织运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使得企业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内部审计在为企业提质增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的同时提示风险,提供管理、合规性的咨询服务。因而内部审计岗位的设置对于混乱中的茶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任何一个管理层、治理层相分离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使企业朝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