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学校教育的保护与传承
——以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手工课程剪纸为例

2018-07-12 09:26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剪纸文化遗产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也承载着悠久的民族精神。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灵魂的反映。人类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审美态度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同化。文化的失落是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承载的失败,冯骥才大声呼吁:“如果不动手抢救,再过20年,至少一半民间文化会化为乌有。”1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2008年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2在教育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作为识与文化的综合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仅是学习了中华民族文化,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熏陶自己,使知识面足以得到阔宽,增强自己对民族的认同感。

剪纸是民间美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传承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何让青少年对剪纸有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基础的剪纸技能,通过自己的解读创作出不同的样式,学习剪纸就是最好的途径,也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与传承。将剪纸引入课堂,也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鼓励学生们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

民间美术反映了人类文化文明的价值,也反映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特色。把它与美术教育融合为一体,更具有艺术创造力。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所占的优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学前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学校,无论在大专还是五年一贯的教学中,都有手工课程的注入,且形式多样化。其中,剪纸在课程设置中课时占有相当的比例。因学校属师范类,将来大部分同学从事幼教事业,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自觉地去热爱民间美术,学习民间美术,传承民间美术。

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开设课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校本课程以学习特色为主体,根据党的方针,国家政策及地域发展特色,最终确立课程。

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学校通过开设“剪纸”课程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而弘扬民族艺术,达到普及民间美术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感受人类文化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艺术,想要继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发挥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剪纸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学校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主动探索为主来进行实践,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也是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资源。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区,每个地域各具特色。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说过,要更好的了解艺术作品必须与地域、种族、环境三者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从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化遗产及价值,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

实践性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特征,在课程中就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亲身体验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因此,认知、情感和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点,强调美术与生活,美术与实践,美术与创造的融合。剪纸艺术简单易学普及性强是它的特点,动手实践就成了课程的主要形式,学生作为传承民间艺术的主力军,是学习的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就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点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进作品不断的创新,使得出现更多形式的优秀作品。

三、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剪纸教学方法

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亮点,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在学生开展“非遗”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再是对外部知识的接受与积累,而是去打破知识壁垒,主动积极地去构建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实际需求,学生将来成为幼教行业的主力军,授众为学龄儿童,因此要联系工作实际来选择教学内容。因学生在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都不一样,所以在采用的教学方式上,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深挖学生潜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练习,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有助于学生不同个体的个性发展。

四、学校展览、社团活动的组织

剪纸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剪纸所蕴含的艺术的文化价值,让学生主动参与剪纸的运用中,使得剪纸艺术更加丰满。如学校组织展览、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中,只要是属于师范类的专业,都开设了剪纸课程,通过定期展览的形式,将各个主题或者各个专业的作品展示出来,形成剪纸艺术长廊。除此以外,学校手工社团的学生们集思广益,将剪纸的剪、镂、刻等表现手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将剪纸运用到其它作品中。如在纸装的展示中,就将传统的剪纸,运用不同的材料及多种形式制作成服装,成为服装装饰的点睛之笔,其效果是显著的,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直呼精彩。真正的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流动起来。

五、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网络资讯大爆炸的时代已来临。人们对本土文化缺乏认同感,也缺乏热情。当提到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90、00后的学生一脸的茫然,在他们的脑海里更多的是各类明星、美剧、韩剧,外来文化正在冲击着学生们的心灵,“哈韩”、“哈日”、“嘻哈”等等现代浮华虚拟的文化正在注入中国的传统文化。

儿童美术教育反映了儿童心理活动,是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现阶段,我国少年儿童的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来进行。由于非物质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的局限性,普及性教育仍然需要依靠学校来承担的方式来进行。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培养幼儿园老师的主力军,必须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少年儿童的精神发展始终贯穿起来,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

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情感,激发儿童兴趣以及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剪纸的教学中,并不是简单技法的讲授,而是教学生如何教幼儿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建立一个轻松而愉悦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剪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融入教学法的学习,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更能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及要领,使学生较好的把握课堂,从而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

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教育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主流文化的过程,也是民族精神和生存智慧的认识过程。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推动民族文化创新,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承担着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双重使命。

注释:

1.冯骥才,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p38.

2.邹启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p78.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年.

猜你喜欢
剪纸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剪纸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剪纸
剪纸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