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印木刻是木刻版画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顾名思义,粉印木刻是以水粉颜料作为媒介材料,拓印于有色底的纸上的木刻版画,粉印木刻多以深衬浅,其骨线以阴刻代阳刻,拓印以一版印就,肌理丰富、色彩处于主体地位,明爽而蕴籍,别具一格。
我校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多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培养人才,根据学生就业后情况反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助能力,又能快速、方便、易操作的唯有粉印版画,因此在培养美术教师专业技能上,粉印木刻实践教学有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从印刷术产生起,我国传统版画一直在尝试将只有黑白两色的印刷转化成有不同颜色的彩色印刷。而宋金时期的雕版版画《东方朔偷桃》被公认为古代有色版画的雏形。用浓墨、淡墨及浅绿色套印在整张淡黄色细麻纸上,一改往日单一墨线雕刻版画。在印刷层次上已有了墨色浓淡的区分,用有底色的纸张作为印纸,并对雕版进行了分版套色处理。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版画套色技巧,包括刷捺套印、刷版套印、分版套印、饾版拱花。
粉印木刻最初形式初见于清朝福建漳州的民间版画,在有色纸上套印各种粉色。印刷所产生的厚薄肌理,斑驳灿烂,变化多端,印制厚的地方,有重量感、体积感,大红大绿,大俗大雅;印制薄的地方,透出底色,空灵虚幻,透气自然,十分古趣。薄色与厚色重叠,可称"软硬兼施",色调丰富、神秘、奇幻、随意。除此之外还在黑色底纸上套印彩版,大胆用金、银印线压色,富丽大气,金碧辉煌,为其他地区罕见,堪称一绝。
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就是源于明清时期木版年画,采用粉印木刻这种表现形式来创作作品。其作品取材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吸收民间美术技法,颇有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作品稚拙古朴,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广受人民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粉印木刻这种木刻表现形式多应用于民间年画以及儿童版画中,在高校教育者中就属厦门大学胡贻孙教授做了大量的粉印木刻教学实践与创作;贵州民大美术学院院长王建山教授更是将粉印木刻推广到美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笔者认为,在响应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的“版画进万家”活动上,粉印木刻最接地气、最方便好学、最出效果。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坚持在地方高校开设《粉印木刻》课程的原因之一。
油印木刻色彩饱和,长于再现物象的真实色彩关系,有种油画的味道,但却容易油腻缺少韵味;水印木刻韵味十足却显得寡淡清薄,缺乏体积感,乍看起来像国画;而粉印木刻则兼具色彩和韵味,偶然性的肌理、斑驳的色彩、厚重的体量、稚拙的古朴不自然的流露出。
粉印木刻对板材没有太多限制,三合板、高密度板、吹塑纸等都可以用来制版,程序上省略刷漆硬化版这一步骤,印刷后呈现各自版(木)味,如三合板原有木纹肌理、吹塑纸的斑点块状肌理、高密板的细腻肌理。印刷颜料多采用水粉质颜料,在实践中发现,水粉颜料干后易 “灰”,可选用丙烯颜料替代;刻版上无需过多刀法组织,只需刻出物象的骨线,注意骨线粗细疏密变化即可;选择有色底稿时,可以用黑底,透出的颜色古朴浑厚,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用其他深色底如紫色营造浪漫氛围,也可以选用黄色作底营造温馨氛围;拓印时可以用木蘑菇硬压,也可以手掌轻擦,亦可软硬结合,形成的印痕肌理随性自然,各有千秋。
纵观粉印版画作品,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粉印木刻具有色彩强烈、形象浑厚、朴实的特点,具有稚拙美、色彩美、肌理美的艺术特色。从技术角度上来看,粉印木刻技术含量相对低,刀法体现较为不充分,取材用料方便、制作程序简易、制作周期短。因粉印木刻中“刻”体现的不充分,大多只是采用阴刻骨线的方法,技术含量稍低,少有版画家专门从事粉印木刻创作,但从各界美展、版展获奖及入选作品来看,仍有少量作品出现。 胡贻孙创作了一批粉印作品,如《高原的风》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峡谷掠影》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刘少奇在宁乡》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城市掠影》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寨夕照》获第十届全国版展铜奖、《湘西老人》入选新兴木刻60周年展、《门前惠女》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王建山的《雾朦胧》获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蒋园媛《寂寞孤村》入选第十八届全国版画作品展等。
我校美术学专业在三年级分油画、国画、版画方向,版画课程包含版画基础、黑白木刻、色彩基础、粉印木刻、油印套色木刻、综合版、主题创作等。粉印木刻被安排在第6学期,安排在版画入门课程《黑白木刻》和《版画色彩》之后,课时为64学时,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粉印木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等基本知识,认识和使用粉印木刻的工具、材料;熟练掌握粉印木刻的制作程序与制作技巧,掌握粉印木刻的艺术表现规律,为学生今后进行版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粉印木刻的特色是粉质颜料的厚薄在纸上呈现的不同肌理的效果,较之以前所学版画的门类,更易于操作、更方便、更快捷。通过该课程学习,开启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缔造出不同凡响的版画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
粉印木刻课程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练习和自由创作三个单元,理论部分主要是教师讲授粉印木刻基础知识、粉印木刻的艺术特点以及演示粉印木刻的制作程序;实践练习分为粉印木刻静物、粉印木刻风景、粉印木刻肖像三个逐渐递升的阶段练习,以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实践为主,教师个别单独辅导为辅;而自由创作部分则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前面所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完成不拘泥于题材、主题和形式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及学生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法训练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原则,采用示范与讲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安排版画赏析与临摹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版画大师的技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和示范性教学,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的特殊效果。同时在学生实践时,以单独辅导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提倡艺术的宽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鼓励探索不同艺术风格表现,提倡学生创新、创造性精神。
粉印木刻虽然易于上手,但需要注意的是粉印木刻对版要对齐,以免跑版,为避免影响画面整体效果,可在刷底色之前用纸胶带贴好画心四周;二是,水粉颜料挥发后易变灰,颜料调配尽量饱和、水分掌握得当,易可采用丙烯颜料代替;第三,充分利用版材的纹理压印产生肌理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创作出了可观、可赏、可展的艺术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以2012级版画班为例,14个学生共创作出56张粉印小练习和创作作品,其中戴先林《月夜》、胡作芹《花语》、黄筱《看不见的外面》、李兵《尺橼片瓦》、刘丽丽《图腾》、刘莹《混沌》、龙群《色系》、周莹《那一抹绿》等八名同学作品入选“贵州省第六届学术探索展”。由此可见,粉印木刻程序简单,制作周期短,出成果快,且能够在木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综合版画中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征服观众、征服评委。经调查,学生能100%完成相应教学计划安排的作业任务,能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普遍通过《粉印木刻》这门课程重拾学习绘画艺术的信心,激起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创作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提升明显。
众所周知,版画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技法、语言与表现方式来更好的服务版画创作?如何在版画创作中充分发挥粉印木刻的特性?教师在粉印木刻教学实践道路上还任到重远!
[1]胡贻孙.版画的色彩美[J].福建艺术,1999.10.
[2]苏新平.版画技法(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
[3]刘蓉.论粉印版画中肌理的运用[D].内蒙古大学,2011.
[4]周秀梅、温庆武.关于粉印版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8.
[5]宗宇.粉印版画中技法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