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拂去时光灰尘,那些流淌在国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总有一种馥香为之而传承。文化创新必建立在文化传承基础之上。民族文献中大量的民族文化精华,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才能继承这些精髓,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但目前总的来看,民族文献阅读推广不够深入,民族文献阅读与民族文化创新相互促进机制尚未建立等。因此,如何加强民族文献阅读推广以及在阅读的基础上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已成为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民族文献,是指记录有关少数民族在各个时代,在各个学科领域创作的和整理的知识与信息的一切载体。民族文献具有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数量庞大、文种众多等特点,涵盖各民族的起源、宗教、文字、文化艺术、习俗、历史、医药、卫生等,其民族性、社会性、区域性和广泛性较为鲜明。在中国发展史上,民族文献对于推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下,如何推进民族文献传承创新,并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注入强大动力已成为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民族文献传承和利用的关键问题是识别,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才能继承这些精髓,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人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是是考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尺。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所以说,推进民族文献阅读,加强民族文献传承创新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两者协调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国60多年来,国家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也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因受政治、经济、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生存状况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读者阅读意愿不强、阅读群体及阅读量有限、阅读的作用及价值不凸显、民族认同感及语言障碍使阅读出现排他性、阅读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等,很难形成全民阅读的工作格局。
新时代,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机遇,着力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正确处理民族文献阅读与民族文化创新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1.充分发挥政府媒体等导向作用。首先,政府应发动各种媒体或出台相应措施,倡导民族文献阅读风尚,为群众推荐好的文献书籍。其次,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全民阅读延伸到农牧村庄,为农牧民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第三,相关机构尤其是媒体积极推广文献阅读,如电视台通过举办《百家讲坛》等栏目,把文献知识贯穿其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第四,利用网站开设民族文献频道,以提高点击量。第五,在开展国学活动中,把民族文献融汇其中,集各方之力,推进全民阅读。
2.以提升民族教育水平推动全民阅读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继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扶持力度。民族地区应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扶持工程,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全面改善民族地区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让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接受必要的教育。同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努力造就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大东西等对口支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此外,深化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双语水平和文献传承能力。
3.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图书馆阅读引领作用。首先,加强具有当地民族特征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保护,保持其完整性,让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其次,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读者,使他们能够平等的享有民族文献资源,提高民族文献图书的利用率。第三,形成多元化的阅读途径。一是对于生活在郊区周边的农牧民,设立图书流动车,定期送书上门;二是利用市区交通便利优势,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吸收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三是在少数民族居住密集地区建设开放式、租卖一体的小型书屋,同时与书店联合,定期更换书屋书籍,更好的开展服务工作。四是利用网络阅读、手机移动等服务方式,扩大和延伸文献阅读服务。第四,着力打造民族地区文献资源阅读推广品牌。如新疆图书馆侧重建设维吾尔、哈萨克以及俄、英等文种的特色文献;青海省图书馆注重展示藏族、撒拉族等民族文献资料,形成多元的馆藏文献特色资源。第五,构建图书馆民族文献阅读推广新模式。一是形成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牵引,州县市公共图书馆为龙头的“省公共图书馆—州县市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馆—农家书屋—行业和民办图书馆—家庭藏书室”一体化的民族文献阅读服务网络;二是打造大学图书馆—州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室联盟,从而形成“双轨”并行以及共建共享的阅读服务体系。
当今,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我们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扬长补短,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并通过阅读推广和普及,让民族文献真正活起来,充分展示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以及文明大国形象。
1.以区域经济发展助推文化建设与创新。经济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促进文献阅读多元服务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快发展民族区域经济,推进经济政策创新,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认真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对边疆地区、生态保护区、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实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如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以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相融一体的旅游品牌,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活力。
2.创建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阅读推广新途径。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全国乡村将实现“宽带全覆盖”,“让乡村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以及文化服务部门应抢抓机遇,借助文化部启动的“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实施,丰富和扩大地方电子化读本内容及规模,加大民族地方文献及基础性读物的数字化建设力度,形成民族文献资源阅读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推广文献阅读的引领作用。同时,科学利用“互联网+阅读”的推广模式,如在城市中心馆建设借阅检索及资源共享的地方文献数字化馆藏平台和电子服务网络,将阅读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从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不断推展阅读时空,满足读者快捷阅读。
3.以探索阅读动漫新方式激发民众阅读兴趣。动漫是一种以视觉来消费的时代文化产品。动漫文化是以现代传媒为手段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部门应将民族文献以动漫的形式展示给民众欣赏,如《紫塞秋风》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古丝路文化重新展现,利用这一喜闻乐见的阅读模式,传承珍贵的文献。
4.发挥民族地区高校研究优势。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在民族文献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应完善师生阅读传承民族文献的长效机制:一是设立民族文献阅读日,推广民族文献阅读。二是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结合学校学科优势,设立民族地区相关研究项目,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献等研究。三是在民族地区设立田野调查基地,吸引师生从事少数民族地区文献研究。
总之,民族文献阅读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文化创新是民族文献传承的重要取向和提升。在民族文献阅读中孕育着文化创新的萌芽,民族文化创新中蕴含着民族文献传承的基因。淡化文献阅读的基础性作用,就会使创新失去强大的动力。所以,要准确把握二者的演化关系,推动民族文献阅读与民族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1]李杰、蔡璟.民族文献界定管见.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2]芦苇.民族文献及其共建共享.图书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
[3]覃忠跃.发达国家动漫文化输出对民族文献开发利用的启示,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4月.
[4]唐仲芝.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图书馆学刊,2013,(10).
[5]郭向东、段小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文献保护的制度设计研究.图书与情报,2014(2).